对校园足球来说,这种春天的感觉是从2014年年末开始。
2014年年底,发展校园足球上升为国家战略,校园足球的主管部门也由体育部门转为教育部门。
2015年1月27日,由教育部挂帅、六部委联合组成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成立。这意味着此前由足协主导的校园足球项目,正式将指挥棒转交给教育系统,足球亦将纳入学校体育课程教学体系。
以浙江省为例,该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担任省校园足球领导小组组长,教育部门作为校园足球的主管单位,体育、发改委、财政等部门则将作为协管部门,为校园足球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根据浙江省规划,今后三年,全省计划遴选1000所全国和省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具体而言,全国特色学校按本地中小学总数的6%-8%进行总量控制,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各地按本地中小学校的总量分别申报2%、3%和1%的学校。
全国校园足球工作从2009年开始启动,杭州是第一批开展校园足球的城市。目前,杭州已经有93所校园足球定点学校,注册学生达到1981人。
“现在杭州除了没有大学校园联赛,其他几级都已经有了,连幼儿园也有试点学校,这在全国都是不多的。”杭州市校园足球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王惠民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今年3月16日公布的《方案》明确,到2025年,我国将建成5万所足球特色学校,在校生达5000万人。这一信号,让上至教育系统、中至学校、下到市场化的足球俱乐部都为之兴奋。
“这无论是对足球产业链还是对中国足球本身来说,都是一次莫大的发展机遇。”王惠民认为。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中国体育产业的总规模要力争超过5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