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城育华小学是浙江省传统的足球特色学校。目前,该校正在积极准备申请全国的足球特色学校。“现阶段校园足球的发展,场地和师资都严重短缺,这是最大的困难。”陈啸剑说。
在杭州,多数位于市中心的学校占地局促。根据国家标准,一类学校人均面积应为15平方米,最低9平方米,而目前有的学校只有4平方米。为了扩大运动空间,一些学校甚至在教学楼的楼顶开辟了空中操场。
学校有球场,但仍然不够用。“目前的情况下,不可能安排所有的学生上足球普及课。”陈啸剑给时代周报记者算了一笔账:育华小学目前有学生1300余名,共48个班。按照现有的课时安排,该校目前只有四年级安排上普及的足球课,其余年级的学生只能以兴趣班形式选择与类似先迈俱乐部这样的专业机构合作,由这些机构每周五下午进行训练。
“开足球课,最缺的其实是足球老师。我们是足球特色学校,但老实讲,体育老师也不是专门的足球专业出生的。”陈啸剑分析,“缺少专业的校园足球老师,一方面是因为足球专业毕业的老师数量有限,退役的足球运动员又很难进学校工作,不少职业球员拿惯了高薪,很难接受体育老师的待遇。”
校园足球的根本制约仍存在于校园中,除了场地和师资等原因外,社会对于足球的漠视也是事实。如同绿城育华小学一样,杭州市江干区澎博小学(原彭埠二小)是杭州市的足球传统学校。该校目前有26个班、1108名学生,由于学校位于城乡结合部,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占在校生总数的49%。
澎博小学校长项一喜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眼下是学校推广足球普及教育的更好契机。“过去一些家长对孩子踢足球并不是完全理解,在政策释放的利好消息下,家长们对足球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改观。”
尽管是杭州市的传统足球特色学校,但澎博小学目前在师资上也遇到很大困难,只有一位专职足球老师。为此该校选择跟先迈俱乐部合作,由后者提供专业的教练队伍来补充师资。
包括绿城育华小学和澎博小学在内,截至2014年底,杭州市级校园足球定点学校93所(小学50所、初中23所、高中20所),试点幼儿园8所,注册学生近2000人。但师资缺口是各校面临的最大问题,包括绿城足球学校这种浙江省最专业的足球学校,教练员队伍都很匮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