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校园足球发展遇到的师资稀缺问题,杭州市教育局高中处处长边宏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杭州将采取相应措施应对,包括对现有的体育教师进行系统性的培训,提升他们的执教水平;此外,还将准备选拔优秀年轻教练员赴国外培训,提高实战训练能力。
运动场地不足问题同样突出。业内人士估算,一块带有400米塑胶跑道的标准人工草皮足球场成本在300万元-500万元。而最难突破的不是建设资金,而是高昂的土地成本。不过,边宏表示,杭州已经确定要加修足球场,发展青少年足球。
除了增加师资和场地,边宏称,杭州正在积极完善足球课程教学设计,整合课时分配,形成以课程为主导,以年级、校际、区县和市级4级联赛为主体的模式,推进校园足球的普及。
社会“办”足球
要发展校园足球,除了解决包括师资、场地等在内的诸多问题,还必须有充足的经费支持。
过去校园足球的中央财政拨款每年只有5600万元,如果将这笔钱投向目前的5000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好似撒胡椒面,效果极其微小。因此,《中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规划纲要(2015年-2025年)》调研起草者向高层建议,将5600万元的中央拨款提高到3.5亿元。
目前,上述5600万元的中央财政拨款主要支持校园足球跨省的比赛,教师培训、聘请国际师资,还有制订教学指南、运动技能等级标准等。
各省市的校园足球比赛则由相应的财政经费支持。以浙江省为例,该省已设立了地方校园足球的专项资金。2011年该省足球专项资金为300万元,2012年为500万元,2013年这一数字增加到650万元。在时代周报记者采访过程中,不少校园足球人都对这组数字倒背如流。结论简单至极:校园足球的投入仍严重不足。
2013年发布的《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显示,中国足球最大的不足和缺陷就在于缺乏后备人才储备。比投资中超联赛还重要的是青少年足球培训,“如果要吸引投资人进入,国家的政策支持是首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