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沈 刚
近期,丹凤县武关镇姜坪村的冬枣园里硕果盈枝,一颗颗红润饱满的冬枣缀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枣香。果农穿梭林间采摘装箱,游客在园中采摘品尝鲜果,这小小的冬枣,正让这个小山村焕发生机。
姜坪村冬枣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党建红”的引领。村党支部选优配强“两委”班子,构建起“党支部+基地+合作社+脱困户”的联动机制。村党支部书记带领党员先锋队全程扑在园区建设上,从土地流转到技术推广,党员包片联户解决实际难题。如今,15亩冬枣园枝繁叶茂,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小山村,蹚出了“党建红引领产业兴、人才活带动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好果子离不开“真功夫”。村里创新“网格化人才服务”模式,建成人才培训中心,既邀请专家定期授课,又选拔10名本土“田秀才”组成技术服务队,分片指导疏果、施肥等关键环节。“今年冬枣品质特别好,脆甜多汁。”村党支部书记拿起刚摘下的冬枣介绍,“好收成不仅靠气候,更离不开科学管护。我们专门派人外出学技术,从选苗、施肥到病虫害防治都有精细讲究,这才实现了产量和品质的双提升。”
产业红火更有政策托底。丹凤县财政局、武关镇党委政府通过靶向式资金投入、全链条服务保障,为姜坪村冬枣产业注入“强心剂”。专项资金的落地不仅实现了硬件设施的跨越式升级,更构建了从“建棚到丰收”的产业培育闭环,探索出“财政资金引导、市场主体参与、农户共享红利”的乡村产业振兴路径。
当前,姜坪村冬枣已褪去青色,进入成熟采摘期,预计下周果实甜度将达最佳值,全面开启上市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