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代绪刚 兀 琦)今年以来,商南县通过深化“茶叶+旅游”促转型、深化“康养+旅游”塑品牌、深化“非遗+旅游”增价值等措施,推动全县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商南县按照“农业、旅游、康养、加工”融合化的发展思路,依托国家4A级景区阳城驿和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以茶为媒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建成茶叶博览馆、茶文化长廊,创新开发“采茶制茶体验+摄影研学”等互动项目。在园区内规划建设了标准化茶叶加工厂,研发、生产茶多酚、茶饮品等茶衍生品,提升茶产品附加值。园区内规划了一批“望星空、赏花海、品茶香、观云海、享氧吧”等旅游业态,增加了茶文化体验项目、旅游景观等,打造了北门户区、茶马互市、斗茶广场等11个重要节点,建设康养宾馆、特色民宿,开发养生茶膳食,使园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推动“茶园游”“农庄游”“花季游”“采摘游”“康养游”等业态发展,加快构建茶文化、茶产业、茶旅游、茶康养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茶园观光旅游的兴起不仅提升了当地知名度,为游客带来山水茶园之乐,更带动了餐饮住宿业的发展。从“卖茶叶”到“卖茶叶精深加工产品”,再到“卖风景、卖文化”,商南“茶叶+旅游”模式打造了茶园观光旅游、养生度假休闲旅游等茶旅融合新业态,催热了乡村旅游,带火农特产品销售和餐饮业,真正让茶山变成百姓致富的“金山”。目前,茶产业带动旅游综合收入超25亿元,占全县旅游总收入的47.6%,带动餐饮、住宿、文创等关联产业增收8亿元。
通过聚焦“医养游体药食”六大板块,商南县系统实施“营商环境优化、特色品牌打造、精品民宿建设、宣传营销圈粉、餐饮美食提升、城乡容貌扮靓”六大行动,全面夯实康养旅游基础。目前,培育健康体育产业链3条,成功举办2025年全国太极拳公开赛分区赛(陕西赛区)等国家级、省级赛事20多场次,吸引游客超3万人,带动金丝峡、阳城驿等景区客流量同比增长35%。实施“文体旅游康养产业突破年”行动,持续擦亮“一宴一菜单、一菜一故事”特色餐饮文化品牌,着力打造“15分钟中医药健康圈”。培育康养类培训机构12家、打造康养品牌14个、年培训人才3000多人次,举办康养专题推介活动13场。
商南县系统推进非遗资源保护利用与创新开发,策划推出“商南民歌大家唱”等品牌活动,通过建立非遗资源数据库、设立非遗传习基地、开发沉浸式非遗体验项目,促进非遗与乡村旅游、文创产业深度融合,实现文化传承与旅游消费的双向赋能。在乡村旅游重点村,一个个非遗工坊拔地而起,成为展示非遗魅力的重要窗口。色彩斑斓的绒绣凳、精巧细腻的剪纸作品、古朴大气的石雕工艺品琳琅满目。这些承载着地方特色的非遗产品,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驻足观赏,更成为热门旅游商品。据统计,非遗工坊已带动300多名村民就业,人均年增收超过3000元,真正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指尖上致富”。
为进一步扩大销售渠道,商南县在各大景区设立非遗展销专区,形成“线上+线下”双轮驱动的销售格局。商南县还出版了《商南花灯》《商南民歌》等系列文化书籍5000册,创新推出“非遗购物节”“非遗研学游”等特色活动,将非遗展演、技艺体验与旅游观光相结合,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餐饮、住宿等关联产业增收,进一步提升了商南非遗的品牌影响力。目前,申报商南花灯、民歌等非遗项目56项,培养市级传承人14人、县级31人,建成非遗传承教育实践基地4个、基层培训点78个,设立非遗工坊18家,集中展销绒绣、剪纸等非遗产品20多种,举办“非遗研学游”等活动11场次,吸引游客超2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