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辛 妍)10月15日,丹凤县第九幼儿园的孩子们走进商镇老君社区“五彩旱稻”种植基地,开展农耕文化研学活动。孩子们在田间观察稻穗、体验简单劳作,这片色彩斑斓的稻田,不仅成了孩子们的“自然课堂”,更成为老君社区发展特色产业、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
老君社区80亩五彩旱稻基地,紫、红、黄、橙、褐等颜色的稻穗在秋日阳光中格外醒目,沉甸甸的稻粒随风轻晃,勾勒出一幅热闹的丰收图景。“以前这些地零散闲置,种传统庄稼挣不了几个钱,集体产业一直没找到好路子。”老君社区党支部书记王力说,为破解这一难题,社区主动对接县老科教协会农业系统联络组与县农技中心,引进彩色旱稻品种,整合土地打造特色种植基地,让闲置土地“活”了起来。
如今,这片稻田成了实打实的“增收田”。据介绍,基地彩色旱稻亩产500公斤,同时凭借独特的景观,吸引了不少游客和学校前来观光、研学,为周边脱贫户提供了20至30个临时务工岗位。“农闲时在基地干活,一天能挣一百多块,不用外出就能顾家又挣钱。”正在田间忙碌的村民田花芳笑着说。
据悉,今年以来,丹凤县老科教协会农业系统联络组与县农技中心密切协作,紧扣农文旅融合发展思路,在商镇老君社区、龙驹寨街道冠山村、武关镇段湾村等四镇(街道)七个村,联合引进了彩色旱稻种植试验示范项目,总面积500余亩。老君社区的五彩旱稻基地正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农业+文旅”的思路,让彩色旱稻从单纯的粮食作物,变成了带动乡村发展的特色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