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南县三要镇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本报记者 王江波 通讯员 张 帆
10月24日,洛南县三要镇沙河川大桥上机器轰鸣、人声鼎沸,沥青路面硬化铺筑工程正紧锣密鼓推进。看着曾经坑洼难行的桥面逐渐变得平整宽阔,周边群众脸上满是期待——这个困扰大家许久的出行难题,在三要镇党委、政府与多部门的协同发力下,终于迎来了突破性进展。这不仅是三要镇践行“到群众中去”工作理念的鲜活注脚,更是“有事你找我”机制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生动实践。
时间回溯到2022年底,新建的三要沙河桥虽顺利完成主体工程,可桥面与引线的硬化工作却迟迟未能推进。每逢雨雪天气,路面泥泞不堪,行人摔跤、车辆剐蹭的情况时有发生,成为辖区群众心中一块沉甸甸的“心病”。
沙河桥路面硬化工程,堪称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涉及部门多、审批流程杂,协调难度大。面对这一民生堵点,三要镇党委、政府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一边主动对接县交通运输局、市公路局等单位,一次次沟通方案、一遍遍跟进进度,全力推动项目落地;一边用心做好群众工作,定期通过村广播、微信群通报工程进展,及时解答群众疑问,消除大家的顾虑。
今年9月,沙河桥两端引线路面硬化工程终于正式启动。施工前,考虑到群众出行安全,三要镇还专门安排专人负责路段日常养护,及时填补坑洼、平整路面,用细致服务赢得了群众的认可。“多亏镇党委、政府这么上心,再加上县委、县政府对民生工程的重视,现在坑坑洼洼的桥面要铺上柏油了,这真是为我们办了件大实事、大好事!”看着即将完工的桥面,沿线群众说。
沙河桥问题的解决,是三要镇践行群众路线、为民办实事的一个缩影。“以前遇到问题,想反映都不知道找谁说,现在好了,有了‘连心卡’,镇领导的手机号清清楚楚,打个电话就能把事儿说上!”北司村村民王大爷拿着印有镇领导联系方式的卡片,语气里满是赞许。
为了让群众诉求“有处说、有人管、有回应”,三要镇积极响应县委号召,在全镇10个村(社区)全面推行领导干部联系方式公示制度——镇领导班子成员的手机号码不仅张贴在村党群服务中心公告栏,还通过村民微信群、入户走访等方式广而告之,确保群众随时能拨通“连心线”。
与此同时,镇党委书记、镇长坚持每周固定接访日制度,坐在群众身边面对面倾听诉求、化解难题;包村干部更是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怀揣民情记录本,走进田间地头、深入农家院落,主动排查矛盾隐患,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我们就是要让群众感受到,‘说事有地方、诉求有回应、困难有帮扶’不是一句空话。”三要镇党委书记胡明坚定地说。通过构建镇村组三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络,该镇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治理目标,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把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
据了解,今年以来,三要镇以“有事你找我”机制为抓手,推动干部作风持续转变,把为民服务的责任扛在肩上、落在实处。截至目前,全镇通过“有事你找我”机制共受理群众反映问题60个,所有问题均得到及时办理,群众满意度100%。道路硬化、饮水安全、环境整治……一大批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实事得到有效解决,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我们要以沙河桥路面硬化工程为契机,进一步畅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胡明表示,“今后,我们要继续坚持问题导向,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每一件烦心事、操心事,让‘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成为工作常态。”
一座桥的变迁,折射出的是干部作风的转变;一段路的平整,连接起的是党和群众的心。从曾经的坑洼难行到如今的平坦畅通,从群众的反复诉求到党委政府的主动作为,三要镇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基层干部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