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洛南县景村镇车塬村副主任史东财
本报通讯员 马宏涛
在洛南县景村镇车塬村,提起村委会副主任史东财,村民无不竖起大拇指。他既是村民信赖的“好干部”,更是邻里称颂的“好儿子”“好女婿”。多年来,他以坚韧的肩膀扛起双重责任,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用务实的作风践行着基层干部的使命担当。在他身上,家庭与集体、亲情与责任,交织成一曲温暖而动人的时代赞歌。
百善孝为先,这句话在史东财身上得到了最朴实的体现。年迈的父亲患有高血压和腰椎间盘突出,母亲行动迟缓,日常起居需要悉心照料。史东财始终坚持每天清晨早早起床,先为父母打扫庭院、准备早餐,安顿好二老后才开始一天的繁忙村务。去年父亲突发疾病卧床,他白天奔波于人居环境整治一线,夜晚则守在病床前,端水喂饭、翻身擦背。直到父亲病情好转、重新站立,他才松了一口气,而眼底的疲惫与红血丝,却深深印刻在家人和同事的心中。
“他是真孝顺,从没嫌麻烦。”邻居李大娘感慨,“把老人照顾得这么周到,不容易!”
在照顾好自己父母的同时,史东财从未忘记对妻子娘家的责任。妻弟不幸罹患尿毒症,他四处奔波求医问药,陪诊送药、安抚情绪,像亲兄弟一般不离不弃,直至妻弟离世。而瘫痪在床已10年的岳母,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长期由妻子独自照料,身心俱疲。
“两家的事,就是我的事。”史东财主动将这份重担扛在肩上。每天忙完村务后,他第一站总是先去岳母家:帮妻子给老人翻身、擦身、更换褥子,准备次日饭菜等,事无巨细。岳母虽无法言语,但每当他进门,眼神总会紧紧追随,眼中满是依赖与感激。“她认得我,知道我来了,就安心了。”史东财轻声说。
十年如一日,他用耐心与温情,守护着一位失能老人的尊严与温暖,也撑起了妻子背后的坚强后盾。
尽管家庭重担压肩,史东财从未因此耽误村务工作。作为村委会副主任,他始终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医保缴费他挨家挨户宣传,矛盾纠纷他耐心调解,产业帮扶他精准对接。为方便服务老人群体,他还主动建立“老人帮扶台账”,详细记录村中独居、空巢老人的基本情况和需求,定期上门走访。
“村民信任我,我不能辜负这份托付。”这是史东财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没有豪言壮语,却有日复一日的坚守。他用肩膀扛起了两个家庭的希望,也扛起了基层干部的责任与担当。他以孝心温暖亲情,以责任服务乡邻,成为车塬村精神文明建设中最动人的一抹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