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王建荣)近年来,洛南县人社局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企业和群众办事需求为导向,不断拓展服务渠道、延伸服务触角,积极推行社保业务“就近办”“网上办”“延伸办”“帮代办”等经办模式,努力为企业和办事群众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打造“15分钟社保便民服务圈”,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社保服务。
以业务下沉为手段,推进便民服务“就近办”。为破解基层群众“办事远、跑趟多”的难题,县人社局着力构建县、镇、村三级人社政务服务体系,将服务触角延伸至群众家门口。目前,个体灵活就业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4个险种的64项高频社保经办服务事项已进驻县便民服务大厅,打破了社保业务经办区域限制。通过推行综合柜员制,优化经办流程、精简证明材料、压缩办理时限,实行“受办分离”“一窗受理、一窗通办、一次性办结”,有效避免了办事群众多地多部门往返办理,为群众提供了优质高效便捷的经办服务。全县16个镇(街道)均建成标准化人社服务站,244个行政村(社区)实现人社服务代办点全覆盖,工作人员通过“陕西社会保险”APP为群众提供参保登记、保费缴纳、待遇资格认证、关系转移等8项高频服务。今年以来,已累计服务群众10万多人次,办理各类业务3.2万多件。
推进“互联网+社保”服务模式,着力推广“网上办”。围绕“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目标,县人社局全力推进人社政务服务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持续优化线上服务平台,强化线下自助服务支撑。今年以来,县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经办中心、县工伤失业保险经办中心创新服务方式,积极推进在职、退休和财务共计15项业务实行网厅端“不见面”服务,经办人员只需熟练掌握网厅操作流程,即可足不出户高效办理业务。在“洛南人社”微信公众号开通“一网通办”专栏,关联陕西政务服务人社专区,实现养老保险参保查询、失业保险金申领、待遇资格认证等147项高频业务全程网办,群众足不出户即可完成业务办理。截至目前,人社政务服务“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占比已达78%,社会保障卡、退休等5个“一件事”实现“一次办”,40个社保高频事项实现“提速办”,承诺办结时限提速75%,满意率100%。
开展“社银一体化合作”新模式,探索推进“延伸办”。为延伸服务触角,洛南县创新探索“社保+银行”合作模式。近两年,县人社局联合邮政储蓄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先后成立了“人社・银行一体化服务示范网点”“社银一体化服务网点”。网点内设立了“人社服务专区”,组建了“人社服务团队”,配备了便携式社会保障卡制卡设备和人社自助查询终端。大厅内的“人社服务专员”能熟练使用自助查询终端,实现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50多项业务的一体化查询、打印和办理。同时,县人社局联合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信用联社、邮政储蓄银行、长安银行、建设银行6家社保卡合作金融机构,成立了6个“社保卡补换卡”网点和47个社保卡金融服务网点,方便群众办理社保卡申领、启用、挂失、解挂、注销、信息变更、密码修改、状态查询、申领电子社保卡等9项高频社保业务,最大程度地满足群众对社保服务事项“就近办”“一次办”的需求。
暖心“帮代办”服务,让政务服务更有温度。针对偏远镇(街道)老年群体办事难、养老待遇入卡难的问题,县人社局积极探索创新,研究制定解决方案,不断优化服务,联合社保卡合作金融机构全面推行“帮代办”服务。工作人员多次深入偏远镇村,为年龄偏大、行动不便的群众现场换发第三代社保卡、激活金融功能,确保群众养老保险待遇及时入卡。同时,手把手引导群众签发电子社保卡,完成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让群众切实感受到社保卡服务的温度。针对群众“线下跑得多、线上不会用”的痛点,县人社局积极开展“我陪群众走流程”活动,在政务服务大厅专门设置帮办代办岗,安排专人提供“一对一”协助,“手把手”引导群众通过陕西政务服务网、“秦务员”APP体验退休、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等“一件事”办理流程,让群众一看就懂、一办就成。截至目前,全县通过“帮代办”换发三代社保卡19830张,因行动不便开展“上门办”880张,累计签发电子社保卡220897张,方便群众线上办理社保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