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洛南县

党继生父子的木板雕刻传奇

2025-10-23 09:46:52

来源:商洛之窗 - 商洛日报

  本报通讯员 靳天龙

  10月9日,党继生(左)展示儿子党军华雕刻的《二龙戏珠》。

  在秦岭深处的洛南县景村镇车塬村三组,秋日的阳光洒落在一处没有围墙和大门的宽敞院落。10月9日,82岁的党继生正专注地向54岁的儿子党军华传授手工木雕技艺。刻刀起落,木屑飞扬,父子俩的身影与院落中的工具构成一幅动人的画面,默默讲述着一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匠心传承。

  这个看似寻常的农家院落,实则是商洛木雕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重要传承地。走进党继生家中简陋的陈列室,《二龙戏珠》中蛟龙腾云吐珠,《凤凰展翅》中凤羽纤毫毕现,《莲出淤泥而不染》中莲瓣轻盈舒展——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父子俩的心血。无论是灵动的生物还是典雅的纹样,皆栩栩如生,令人惊叹传统手工技艺的精妙。

  党继生的木雕生涯始于贫寒。“小时候家里困难,从小便学做木工。家人认为,有一技之长才能立足社会。”他平静地回忆道。谁也没想到,这个为谋生而学的技能,竟成了他一生的事业。在漫长的岁月中,凿刀在他手中游走,木屑在指间飘落,原本朴素的木工活渐渐升华为艺术创作。尽管纯手工制作耗时耗力、成本高昂,党继生却始终坚守着这门传统技艺。

  命运为这个家庭设置了特殊的考验。1971年出生的党军华,5岁时因感冒误诊用药导致中毒,失去了听说能力。然而,这个看似被命运捉弄的孩子并未向不幸低头。“军华聪明伶俐,没有因此一蹶不振。”党继生欣慰地说。年幼的党军华终日待在父亲简陋的木工作坊中,默默地观摩学习。

  在父亲手把手地教导下,这位听障少年展现出惊人的艺术天赋。12岁时,党军华已能独当一面,在父亲的厂房中制作各种木器,无论是桌椅板凳、箱柜门窗,还是檩椽大梁,传统木工技艺无不精通。简陋的环境、简单的工具,都未曾动摇他对生活的信念。

  掌握了基础木工技艺后,党军华开始跟随父亲学习更精细的木雕。由于无法用语言交流,他只能依靠眼睛观察,以及只有父亲才能理解的手语比画。父亲雕刻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件作品的造型,他都默默记在心里。

  为帮助儿子更好地掌握木雕技艺,党继生买来了许多有关木雕图案的书刊。党军华一件件地钻研,遇到复杂图案,便先用笔勾勒草图,再动刀雕刻。

  汗水终将浇灌出艺术之花。2011年6月,党军华的木雕作品《二龙戏珠》《凤凰展翅》《莲出淤泥而不染》应邀参加全国残联举办的残疾人艺术作品展,并被收藏。各级残联领导来到他家,现场观摩木雕制作流程,给予高度评价与鼓励。这份来自社会的认可,让党军华更加自信坚强。他所雕刻的仿明清古家具,以古朴大气、精致典雅闻名遐迩。

  多年来,党继生父子始终致力于手工木艺雕刻与研究,并成立了“书木工艺厂”。因深切体会残疾人学习技艺的艰难,党继生免费向社会人士,尤其是残疾人传授木雕技艺,让这门传统手艺成为助残扶弱的重要途径。他们制作的仿古木雕工艺品,因古拙精妙、美观实用,深受顾客青睐。

  洛南木板雕刻也因此迎来新的发展机遇:2012年8月,入选商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6月,商洛木雕(含商州木雕与洛南木板雕刻)入选陕西省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2年12月,党继生被评为商洛木雕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这一连串的认可,不仅是对父子俩技艺的肯定,更是对传统手工艺价值的重新发现。

  如今,党军华继续沉浸于安静的雕刻世界中,以刻刀为笔,刻画出多彩的人生。党继生老人依然守护在儿子身边,守护着这门传承不息的手艺。这对父子的故事,不仅是一门技艺的传承,更是生命韧性与文化坚守的见证。

  • 相关阅读
  • 两岸媒体人走进河南看发展 体验汝瓷传统技艺等

      中新网平顶山10月20日电(王佳宁)“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汝瓷,原来只在歌曲里听过,一直想象天青色到底有多美,今天终于见到了!”19日,在位于河南平顶山的中国汝瓷博物馆内,台湾自媒体人周晶在一件件瓷器前驻足,用镜头将它们...

    时间:10-20
  • 丹凤木雕师拜商州“狗娃咪”传承人为师

      本报讯 (通讯员 房艳锋)10月10日,市肢残协会在商州区大赵峪街道龙山村举行非遗传承拜师仪式,丹凤县肢体一级残疾人、木雕师贾满涛正式拜商州区东龙山“狗娃咪”泥哨传承人陈五斤为师,以非遗技艺助力残疾人创业。   ...

    时间:10-14
  • 丹凤木雕师拜商州“狗娃咪”传承人为师

      本报讯 (通讯员 房艳锋)10月10日,市肢残协会在商州区大赵峪街道龙山村举行非遗传承拜师仪式,丹凤县肢体一级残疾人、木雕师贾满涛正式拜商州区东龙山“狗娃咪”泥哨传承人陈五斤为师,以非遗技艺助力残疾人创业。   ...

    时间:10-14
  • 专访|联合国仍是国际秩序的基石——访联合国副秘书长李军华

      新华社联合国9月20日电 专访|联合国仍是国际秩序的基石——访联合国副秘书长李军华  新华社记者潘云召  第80届联合国大会高级别周即将开始。联合国副秘书长李军华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书面采访时强调,联合国为所...

    时间:09-22
  • 青春力量让千年技艺“破圈”焕新又“出海”

    如何让千年技艺焕发生机?Z世代有自己的解题思路。他们深耕乡村,推动文化传承;他们引领国潮,让传统文化成为时尚消费的密码;他们更跨界融合,用科技、文旅为非遗注入全新体验。这场青春的接力,正让非遗从“活起来”到“潮起来...

    时间:09-17
  • 用匠心守护竹编技艺

    8月29日,丹凤县竹林关镇彭海潮竹编工作室,阳光落在屋内的竹制品上,泛着温润的光泽。如今,他的工作室里不仅陈列着30多种竹编制品,还特意留出一块区域,展示竹编工具和制作流程。如今,他的工作室里不仅陈列着30多种竹编制品,还特意留出一块区域,展示竹编工具和制作流程。...

    时间:09-09
  • 上合组织天津峰会丨记者手记:指尖相传的技艺 连接心灵的桥梁

    海报设计:聂毅   新华社天津8月31日电(记者曾晋、周润健)海河波光潋滟,天津梅江国际会展中心内灯光璀璨,一场文明的对话正在进行。   在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新闻中心非遗互动展示区,天津泥人张彩塑、杨柳青木版年画...

    时间:09-01
  • 活字印刷技艺开启“职业认证”

      传统非遗如何焕发持久生命力?在浙江温州瑞安市,一场“职业认证”活动给出了答案。  最近,瑞安市举行木活字印刷术传承实践暨专项职业能力鉴定活动,旨在推动非遗技艺从抢救性保护向可持续传承...

    时间:08-21
  • 活字印刷技艺开启“职业认证”

      传统非遗如何焕发持久生命力?在浙江温州瑞安市,一场“职业认证”活动给出了答案。  最近,瑞安市举行木活字印刷术传承实践暨专项职业能力鉴定活动,旨在推动非遗技艺从抢救性保护向可持续传承...

    时间:08-21
  • 活字印刷技艺开启“职业认证”

      传统非遗如何焕发持久生命力?在浙江温州瑞安市,一场“职业认证”活动给出了答案。  最近,瑞安市举行木活字印刷术传承实践暨专项职业能力鉴定活动,旨在推动非遗技艺从抢救性保护向可持续传承...

    时间:08-2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