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丹凤县

从赶集叫卖到工作室迎客,丹凤彭海潮四十载坚守——

用匠心守护竹编技艺

2025-09-09 09:57:54

来源:商洛之窗 - 商洛日报

  本报记者 谢 非

  彭海潮正在耐心地做竹编

  丹凤竹编,县内南部和北部技法相同,编制的品种却各不相同,属商洛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竹林关竹编是南部的代表,以当地生产的竹子为原料,编织技艺流传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据丹凤县志记载,竹林关人编织的竹笼、竹绳特别有名。民国时期,当地出产精致的斗笠、竹筐等竹编制品销往河南、湖北、内蒙古等地。

  由于早春竹材寒湿太重,而霜后的篾皮易脆,当地工匠通常在秋分后立春前选取修直匀称的筋竹和墨竹。制篾时,先破竹裁条,然后破扁篾、破薄篾,再在竹篾两头拱开梳丝,分篾细如发丝,之后用于交叉辐射、细密编织,成品美观耐用,备受当地人喜爱。

  8月29日,丹凤县竹林关镇彭海潮竹编工作室,阳光落在屋内的竹制品上,泛着温润的光泽。刚踏入工作坊,满屋子的竹编制品便让人眼前一亮:墙角码着整齐的竹篮、竹筐,架子上陈列着精致的竹编摆件,悬挂的竹编挂饰随风轻晃,竹篾特有的清香扑面而来。每一件作品都透着手工的温度,无声诉说着竹编技艺的精湛与魅力。

  “来得巧,我正编竹筐哩!”工作室主人彭海潮放下手中的篾刀,热情地说,他今年五十出头,腿脚因一级残疾行动不便,双手却格外粗糙灵活——这是四十载与竹篾、篾刀打交道留下的印记。

  只见他拿起一根老竹条,左手稳稳按住竹身,右手持篾刀轻轻一压,竹条便顺着刀刃裂开一道细缝,再手腕微转、力道渐加,竹丝簌簌飘落,不过三五分钟,原本粗实的竹条就被分成了四片薄厚均匀的竹篾,随后他手指翻飞,竹篾在指间穿梭,不一会儿,一根根弹性十足的竹条便做好了。

  “咱这竹编可不是随便编的,讲究多着呢!”彭海潮一边演示,一边打开了话匣子,话语里满是几十年的经验沉淀。他说,竹编的第一步就是选竹,必须挑生长五年以上的老竹子,老竹纤维结实,编出来的物件经得住用,放个十年八年都不坏。不仅如此,选竹还得看时节,最好是秋冬砍竹,这时候竹子里的水分少,不容易生虫、变形。砍回来的竹子也不能直接用,得先在清水中浸泡半个月,再捞出晾干,这是他的独门法子,他说泡过的竹子柔韧性更好,编的时候不容易断。

  讲到纹理编织环节,彭海潮特意放慢了动作,示范起六角孔编法和斜纹编法。他的手指带着竹篾上下交错,每一次穿插都精准到位。“你看,六角孔编法要注意力度均匀,编出来的纹路才规整;斜纹编法得掌握好角度,不然编出来会歪。”彭海潮说。

  彭海潮年轻时因腿脚不便,无法像常人一样干重活,便跟着村里的老篾匠学竹编。“那时候学破竹子,光这一项就练了一年多。”彭海潮回忆,初学那阵子,手上的血泡破了又起,起了又破,看着自己编出来歪歪扭扭的竹筐,他不止一次想过放弃。可每当看到父亲把他勉强编好的竹编制品拿去赶集,换回一家人的柴米油盐时,他又咬着牙捡回了篾刀。

  一遍不行就练十遍,十遍不行就练一百遍。在老艺人的指点和自己的反复琢磨下,彭海潮的手越来越灵活,编出来的物件也越来越精致——从最初简单的竹筐、竹篮,到后来复杂的竹背篓、竹花篮,种类渐渐多了起来,质量也越来越高。

  彭海潮的竹编能持续到现在,离不开竹林关镇得天独厚的条件。镇如其名,这里气候湿润,自古盛产竹子,竹编工艺更是代代相传,竹编制品曾遍布丹凤县城,当地制作的竹篮、竹匾因做工精细、品种繁多名扬四方。

  据介绍,竹林关一带有个习俗,姑娘出嫁时,必有竹编花篮做陪嫁。“这花篮不仅是嫁妆,更是对新人的祝福。”彭海潮抓住这一民俗特色,专心琢磨花篮编织。他编的花篮造型别致、纹路紧密,深受当地人喜爱。后来,他又尝试给竹条上色,改良后的花篮不仅保留了传统竹编的质感,还多了几分色彩艳丽的美感,既有装饰功能,又能日常使用,成了工作室的“招牌产品”。

  2018年,彭海潮的竹编事业迎来了新的转机。当时,竹林关镇丹水社区“两委”响应镇党委号召,利用当地地理优势,在沿街黄金地段打造农产品展示馆,首批便邀请彭海潮进驻,并免费为他提供场地——这便是如今的彭海潮竹编工作室。

  “以前,我得起早贪黑去赶集,风里来雨里去,还不一定能卖出多少。现在有了工作室,游客上门就能买,方便多了。”彭海潮笑着说。

  随着竹林关镇的发展和桃花谷景区的带动,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他的竹编制品销量越来越高,每年收入可观且稳定,一家人的生活也渐渐富足起来。

  近年来,丹凤县文化馆深入挖掘地方传统技艺,竹编技艺因传承历史悠久、技艺特色鲜明,被纳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不仅是对我手艺的认可,更是对咱竹林关竹编的肯定。”谈及此事,彭海潮的眼里满是自豪。

  如今,他的工作室里不仅陈列着30多种竹编制品,还特意留出一块区域,展示竹编工具和制作流程。“我想让更多人了解竹编,知道这门手艺是咋来的。”彭海潮说。

  如今,随着非遗保护力度的加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传统技艺,常有学生、游客到工作室了解竹编的事。“只要有人愿意学,我就愿意教,竭力把这门手艺传下去,让咱竹林关的竹编一直‘编’下去。”彭海潮说。

  • 相关阅读
  • 洛南竹编 老手艺绽放新光彩

    张新民正在编制竹篮 竹编产品种类丰富   秦岭东段南麓的洛南,竹影婆娑间藏着一门传承数百年的手艺——洛南竹编。从过去家家户户离不开的竹笆、竹篮,到如今入选非遗名录的文化名片,这门手艺不仅承载着洛...

    时间:09-02
  • 文明赋能竹林关村美丽蝶变

    米忠贵手持喷壶为花草浇水,见到客人,连忙招呼老伴刘桂芳沏茶。近年来,竹林关村共评选出“十星级文明户”1户、“健康家庭”30户、“五美庭院”9户。在七口之家中,她不仅操持家务,更要悉心照料73岁行动不便的婆婆。...

    时间:06-26
  • 竹林关村入选第七届全国文明村名单

    竹林关村对村庄环境进行全面整治,按照“路、景、院、业”一体模式,推行“院子文化 庭院经济 乡村旅游”新业态,引导村民结合个人喜好和技能特长,自主发展小餐饮、小采摘、小茶饮、小民宿、小商贸等“五小”经济169户,全年旅游接待突破30万人次,带动300多户群众年增收1.1万元。...

    时间:06-16
  • (话改革·建新功)李海潮:躬耕笃行寻“行医”与“为师”之道

      佟轩语: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在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澎湃热潮中,改革强音响彻神州,奋进力量凝聚共识,实干行动擘画新篇。为...

    时间:06-06
  • 竹林关镇着力构建标准化党群服务体系

      本报讯 (通讯员 刘 妍)近年来,丹凤县竹林关镇深入实施基层党组织“分类指导、争先进位”三年行动,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固根本、强治理,扎实开展党群服务中心标准化、党务工作规范化建设,重点聚焦部分村党...

    时间:04-10
  • 列国鉴·意大利|记者观察:一面人潮,一面海潮,水城威尼斯如何减负前行

      新华社罗马3月13日电(记者张馨文)波光粼粼水面上的小船“贡多拉”、五彩斑斓的狂欢节面具、有着“欧洲最美会客厅”称誉的圣马可广场……意大利水城威尼斯拥有许多亮丽的城市名片。但随着游客蜂拥而至、海水不断侵...

    时间:03-13
  • 列国鉴·意大利|记者观察:一面人潮,一面海潮,水城威尼斯如何减负前行

      新华社罗马3月13日电(记者张馨文)波光粼粼水面上的小船“贡多拉”、五彩斑斓的狂欢节面具、有着“欧洲最美会客厅”称誉的圣马可广场……意大利水城威尼斯拥有许多亮丽的城市名片。但随着游客蜂拥而至、海水不断侵...

    时间:03-13
  • 从政策红利到市场需求:尚赫傲立万亿蓝海潮头

      在当今时代,健康已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随着国民健康意识的觉醒和国家政策的强力推动,大健康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迎来属于它的黄金时代。而在这场健康浪潮中,尚赫公司以其卓越的品牌实力和创新的...

    时间:03-12
  • 从政策红利到市场需求:尚赫傲立万亿蓝海潮头

      在当今时代,健康已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随着国民健康意识的觉醒和国家政策的强力推动,大健康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迎来属于它的黄金时代。而在这场健康浪潮中,尚赫公司以其卓越的品牌实力和创新的...

    时间:03-12
  • 从政策红利到市场需求:尚赫傲立万亿蓝海潮头

      在当今时代,健康已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随着国民健康意识的觉醒和国家政策的强力推动,大健康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迎来属于它的黄金时代。而在这场健康浪潮中,尚赫公司以其卓越的品牌实力和创新的...

    时间:03-1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