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南 玺
在丹凤县土门镇,乡亲们总能看到一个熟悉又忙碌的身影:或穿梭在田埂之上,察看庄稼长势;或驻足于农家院落,倾听家长里短;或奔走在政法单位与群众之间,协调急难事务……他以行动作表率,冲在矛盾化解的最前线,把群众的“心上事”当成自己的“要紧事”,用真心换来了乡亲们的一致信赖。他,就是丹凤县土门镇政法委员王祺。
自丹凤县开展“下基层、访民情、帮民困、解民忧”集中实践活动以来,王祺始终将这项工作视作锤炼作风、提升履职效能的“试金石”。他沉下身子走遍全镇村组,逐户排查信访矛盾的“症结”;拿出绣花功夫制定化解方案,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用足真情实意回应诉求,把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办得扎实稳妥。
八十河村的张大爷,曾是当地出了名的老上访户。2020年起,他便与同组的刘大爷因土地边界划分问题有了心结:2019年土地复垦后,组里重新划分地块时,张大爷因常年在外未能到场,导致自家地块面积与预期有偏差。“土地边界少一尺,庄稼就少一行,这步我坚决不让!”这句话成了张大爷调解时的“硬话”。此前,镇村干部联合派出所民警多次上门协调,可两人始终针尖对麦芒,甚至在调解中发生过肢体冲突,矛盾越积越深。
王祺在入户走访中得知这一情况后,心里顿时绷紧了弦:“基层土地纠纷无小事,不仅关乎群众生计,更影响邻里和睦与社会稳定。”作为政法委员,他当即牵头镇村干部,第一时间启动调解工作。为摸清“病根”,他先找到组里的老组长了解历史分地情况,再到镇里调取原始土地台账核对数据,随后又挨家挨户走访周边邻里,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捋得一清二楚。
考虑到两位老人年事已高、行动不便,王祺索性带着村干部、测绘工具直奔田间,顶着日头丈量双方现有地块;之后又联合包村领导采取“背靠背”沟通——先到张大爷家,用“庄稼人最懂庄稼事”的乡音解释土地权属政策,再拿出测绘数据帮他算清“明白账”;接着又去刘大爷家,从邻里情分入手,聊起往日互帮互助的旧事。最终,在王祺的协调下,双方通过土地流转调解的方式明确了边界。调解当天,张大爷主动走进刘大爷家,两人双手一握,多年的隔阂烟消云散,还当场签下了调解协议书。这起拖了数年的土地纠纷,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不久后,土门派出所又接到一起邻里冲突警情:土门村村民索某家的桑树长势旺盛,枝丫不仅伸到邻居陈某家的偏房房顶,每到桑葚成熟季,果实还会簌簌落在陈某家的院子、地板和屋檐下,清理起来费时费力不说,还常常妨碍日常通行。事发当天,陈某忍无可忍,一气之下砍了索某家的部分桑树枝;索某发现后赶来理论,两人从争执到吵嚷,谁也不肯退让。
接到派出所的预警信息后,王祺当机立断:“邻里矛盾易激化,必须尽快介入!”他立刻联合镇村干部、派出所民警一同入户,刚一了解情况便发现,两家早已因琐事积怨,这次的“桑树纠纷”不过是导火索,若不彻底化解,很可能引发更大冲突。调解中,王祺和民警先从法理角度入手,向两人讲清“邻里相邻权”的规定,以及冲突升级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随后又发动村里的老党员、乡贤能人“分头行动”,老党员到索某家聊“邻里互助”的传统,乡贤到陈某家谈“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用乡音乡情慢慢消融双方的对立情绪。经过大半天的耐心调解,两人终于达成共识:自愿将桑树连根移栽,从根源上解决隐患。至此,这起邻里纠纷彻底化解,两家关系也逐渐缓和。
“作为基层干部,唯有真正扑下身子、沉到一线,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唠家常,才能精准摸清他们的诉求,把群众的‘烦心事’办成‘舒心事’。”这是王祺常挂在嘴边的话。截至目前,他已牵头化解5起信访积案、13起矛盾纠纷。每当成功调解一起问题,看到群众舒展的眉头,他总说:“这份成就感,是群众给的,比啥都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