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英
山阳县综治中心一角
6月23日,山阳县某小区住户吕某望着家中被污水浸泡的家具,急得直跺脚——新物业说刚接手不该担责,老物业称已交接完毕事不关己。正当吕某犯愁找谁才能解决问题时,有人提醒他:“去县综治中心试试,那里能一站式处理。”
山阳县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听完吕某的诉求后当即联系房管中心调查,面对责任难以厘清的情况,又迅速将纠纷转至诉服中心。当天,中心派出金牌调解员、法官和房管中心业务干部开了调解会,大家摆事实、讲法律,经过两轮高效调解厘清了责任得出了解决办法:因老物业没根治返水隐患,新物业交接时没排查管道,所以由两家物业共同分担业主的损失,并当场支付了赔偿款,吕某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
这起纠纷的快速化解,是山阳县综治中心“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化解”运行模式的生动体现。
曾经,当遭遇劳务纠纷、面对邻里矛盾时,许多人都遇到过吕某这样的问题,不知道找谁解决,或者在多个部门之间奔波。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矛盾纠纷多元复杂、部门协同效率低下等难题,始终困扰着群众和基层工作者。
如何破局?让群众反映问题不再“跑断腿”,让矛盾化解在源头?山阳县综治中心的成立正是破解这一难题,让群众“只进一扇门化解烦心事”的有力探索和生动实践。
聚合资源:建强“一站式”服务阵地
今年,山阳县将综治中心建设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谋划部署、多次指导推动,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工作要求,最终建成了这座总建筑面积1700余平方米的综合性平台。
该中心与县政务服务中心相邻,由县法院、县检察院、县公安局等19个部门的50名干部入驻联合办公,加挂县信访局和县信访接待中心牌子,构建起“三区一中心”的整体布局,即信访接待区、多元化解区、诉讼服务区和信息调度中心,成为基层治理的坚实阵地、矛盾调解的关键站点与多元解纷的综合载体。自6月正式运营以来,已成功一站式化解矛盾10余起。
“我们按照‘访、调、援、诉’一体化建设,构建‘5+5+4+N’运行模式。”山阳县综治中心主任郭有锋介绍,中心设立了意见建议、申诉求决、检举控告、涉法涉诉、综合受理(2个)等5类受理窗口;统筹信访接待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矛盾纠纷调解中心、诉讼服务中心、检察服务中心等5个中心功能,搭建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金牌调解等4类调解室;整合公安、检察院、法院、司法、信访、人社、卫健等行业主管部门和调解组织、仲裁机构等“N”个资源力量,推动各部门单位“集中办公+协同联动”,依法履职、形成合力,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反映诉求、化解矛盾纠纷“最多跑一地”。
7月3日,记者来到综治中心二楼大厅,只见各个服务窗口前,工作人员正有条不紊地接待群众,耐心解答疑问。大厅中央,“有话请您慢慢说,有理我为您做主”的标语格外醒目,传递着温暖与承诺。一旁的信息调度中心更是发挥着“智慧大脑”的作用,将信访信息系统、综治视联网等接入,实时掌握全县信访、矛盾纠纷整体情况。同时可实现县、镇、村三级矛盾纠纷远程视频调解与业务培训等多功能融合。
“现在群众的法律意识普遍增强,每天来我们这里咨询的群众不少。”综治中心公共法律服务室周全忠介绍。从群众日益增长的咨询需求中,不难看出综治中心已成为大家信赖的平台。这份信任,源于党建引领这个“主心骨”——山阳县委、县政府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党员骨干带头入驻,凝聚多部门力量,用联席会议打破壁垒,让基层治理从“各管一段”变“协同发力”。
正如山阳县委社会工作部部长董善平所说:“党建引领就是定盘星。我们把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让资源聚起来、力量用起来,说到底就是让群众少跑路,在家门口把难题解决掉。”
联动发力:打造矛盾调解“终点站”
走进综治中心,随处可见为群众化解矛盾纠纷而精心设置的功能部室。在信访接待区,6个功能部室对来访对象反映的问题进行登记、引导、受理和分流分类办理;等候区的休闲卡座和直饮水系统,让来访群众感受到贴心与温暖。领导接访室里,每个工作日都有一名县级领导坐班接访,四套班子主要领导每月至少约访一次信访人。
“我们就像是一个挂号台,根据群众反映的问题,精准引导至相应的功能部室。”在接访登记台忙碌的资深信访接待员任守全说,“群众反映劳务纠纷,就带到劳动仲裁室;反映家庭婚姻问题,就带到妇联;想打官司,就带到公共法律服务室。”
“以前群众反映问题,涉及多个部门时,常常需要来回奔波,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山阳县信访接待中心主任周鑫深有感触,“现在把十几个部门集中在综治中心,群众来了能一站式解决问题,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也减少了群众的不满和怨气。”
在多元化解区,6个功能部室针对婚恋家庭、邻里纠纷等各类信访矛盾纠纷开展多元调解。行政调解室按领域划分,分别介入涉房涉企涉教、涉农涉军等领域的信访矛盾;行业调解室专注于医患纠纷和交通事故调解;人民调解室发挥老同志的政策与经验优势,对可调解案件先行调解;金牌调解室则由县法院副院长刘顺鹤为群众提供土地纠纷、经济纠纷、劳务纠纷等免费服务。
这些部门的协同运作,成功化解了多起复杂矛盾。
“本来就想咨询一下咋打官司,没想到法官直接把事给解决了。”7月4日,谈起自己前些日子在综治中心的经历,居民陈某仍难掩惊讶与感激。原来,陈某与邻居因宅基地边界问题争执多年,多次争吵后矛盾愈演愈烈,他本打算到法院起诉,却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走进了山阳县综治中心。经过整整一下午的调解,双方终于握手言和,重新划定了边界,多年的积怨一朝化解。“不用打官司、不用花钱,还不伤和气,这调解太管用了!”陈某感慨。
而在朱某某与某物业公司纠纷的化解中,综治中心的调解功能同样发挥了关键作用。
据综治中心人民调解室调解员程家房回忆,前不久,朱某某的儿子来到综治中心,满脸愁容又心急如焚。他说父亲与某物业公司签订用工协议,在从事保安工作时身体不适离世,母亲得知消息后情绪崩溃,也突发脑溢血去世。原本幸福的家庭瞬间支离破碎,而赔偿问题却一直没有着落。
了解情况后,综治中心迅速启动调解程序。人民调解室联合行政调解室,邀请县人社局、司法局的专业人员共同参与。调解员多次与物业公司沟通,从法律层面指出其应承担的责任,明确物业公司在员工工作期间保障员工安全及善后处理的义务;又从情理出发,讲述朱某某家庭的悲惨遭遇,希望物业公司能给予人道主义关怀。
经过充分协商与多次沟通,最终促成物业公司给付朱某某身后死亡补偿金、丧葬费等40万元。协议达成后,司法确认室立即对协议进行司法确认,确保其法律效力。“整个过程,我们感受到了综治中心的高效与温暖。不用我们自己四处奔波找部门,在这里一站式就解决了问题,真的太感谢了!”朱某某的儿子在拿到赔偿款时,激动地向工作人员道谢。
闭环协作:构建多元解纷综合体
“在实际工作中,各功能部室都是紧密配合的。”郭有锋向记者介绍,“就拿劳动争议案件来说,当有复杂案件送到中心,仲裁服务室的同事会第一时间梳理案件脉络,把关键问题和争议焦点找出来。与此同时,公共法律咨询室的律师就同步跟进,从法律专业角度给出建议,帮助理清维权思路。检察服务中心也会及时介入,对案件里涉及的法律监督环节严格审查,保证整个处理过程合法合规。要是调解成功了,司法确认室马上对协议进行司法确认,给双方吃颗‘定心丸’;要是调解不成,符合条件的话,速裁法庭就快速接手,按照‘简案快办’的流程处理,不让群众等太久。”
为了能够高效解决问题,功能部室的设置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和针对性。就像诉讼服务区设置了劳动仲裁、公共法律服务、检察服务等5个功能部室,由仲裁员、法官、检察官等专业力量的参与,全方位释法明理,使调处更有权威性和说服力,形成了协同发力、调解优先、司法兜底全流程布局。
面对综治中心涉及部门多、工作繁杂的情况,如何保障日常高效管理,持续为群众排忧解难?郭有锋解释道:“我们精选各部门业务骨干入驻,通过严格的选派标准和AB岗制度,保障队伍稳定性和专业性;日常管理上,要求人员统一接受中心调度,严守考勤、请销假制度,确保服务不断档。同时,依托党建引领,以联席会议打破部门壁垒,结合业务培训、群众评价、考核激励等机制,不断提升工作效能。”
这些功能部室共同发力,工作人员接受统一调度,构建起了多元解纷综合体。
从过去解决矛盾跑断腿,到现在“只进一扇门”就能化解烦心事,山阳县正以综治中心为新引擎,奋力谱写基层社会治理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