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山阳县

山阳“以劳代偿”生态修复见实效

2025-10-14 08:00:11

来源:商洛日报

  本报讯 (通讯员 王敬之)近年来,山阳县人民检察院联合林业部门创新“以劳代偿”生态修复模式,在城关街道鬲家村建成首个公益碳汇林暨生态修复基地,引导违法者从“破坏者”转变为“保护者”,筑牢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屏障。
  构建“检察+林业+碳汇”协同机制,夯实转变基础。该院牵头制定《生态修复劳务代偿实施细则》,明确违法者劳动时长、内容及考核标准,建立“劳动签到+日志记录+影像留痕”监管体系。联合林业部门组建专业指导团队,开展苗木养护、巡护技巧等培训,确保修复质量。
  创新实践路径,推动身份蜕变。在非法猎捕、交易野生动物等案件中,经济困难且真诚悔罪的违法者,以公益劳动折抵生态赔偿金。曾非法猎捕鸟类的违法者参与秦岭腹地巡护、布设红外相机,协助监测野生动物活动;在板岩镇香沟村,违法者补植红豆杉等苗木,昔日荒坡已复绿焕新。同步组织违法者开展“现身说法”,深入镇村宣讲20余场,形成“治理一人、教育一片”效应。
  健全长效机制,巩固转变成效。建立“修复—跟踪—验收”闭环机制,通过常态化“回头看”核查植被恢复情况,已完成35处受损区域生态修复。目前,基地已吸纳50余名违法者参与劳动,修复林地120余亩,投放野生动物食源植物3000余株,实现“办理一案、修复一片”的治理目标,为秦岭生态保护提供了鲜活实践。

  • 相关阅读
  • 山阳丰富载体让廉洁文化融入日常

      本报讯 (通讯员 张小华)“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弘扬廉洁文化,清廉从心开始。”山阳县城区滨河休闲长廊经常有群众驻足观看廉洁文化标语、廉洁小故事、优秀传统家风家训,居民们在休闲锻炼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着廉洁文化...

    时间:10-14
  • 蹚出“生态产品+商贸流通”发展之路

    山阳县地处长江流域汉江水系,独特的地理风貌造就了其“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典型土石山区县格局。山阳县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以来,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引领,立足商业体系与生态产品增值提效、增值变现、增值溢价需求,强化组织管理、紧盯重点任务,进一步提高全县板栗、核桃等农产品商品化处理和错峰销售能力,全力推动县域商业体系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生态产品+商贸流通”高质量发展之路。...

    时间:10-1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