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柞水县

种下苦连翘 过上甜日子

2022-12-13

来源:商洛日报

  本报通讯员 南晓文

  初冬时节,走进柞水县红岩寺镇本地湾村小黑沟连翘种植基地,村民谭家贵正领着一伙人对连翘进行修剪、培土、施肥、涂白。他说:“要赶在上冻之前,把连翘科管做好,为明年丰产增收奠定基础。”

  村民倪书忠高兴地说:“10年前,我看到家贵种植连翘发了家,就跟着栽种连翘1000株,没想到连翘价格一年比一年高,今年从山上摘下来就有人收购,鲜连翘每公斤34元。我和老伴清早上山,一天采摘20多公斤,收入600多元,有了这些连翘树,以后‘养老金’不用发愁了。”

  红岩寺镇地处秦岭深处,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适宜连翘生长。该镇立足山地条件,发挥生态优势,引进耐旱、耐寒连翘新品种,采取“党建+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在盘龙寺村建成千亩连翘示范基地,着力打造“秦巴连翘之乡”。红岩寺镇重点抓好以正沟、跃进、红安、本地湾、大沙河等村为中心的万亩连翘产业基地建设,辐射带动张坪、掌上、闫坪、红岩等村(社区)大力发展核桃、板栗、华山松子、无刺花椒等产业,并尝试在连翘基地里套种金银花、猪苓、天麻、苍术、黄精、川贝等名贵中药材。该镇引领农户养殖土蜜蜂,连翘花为蜜蜂提供蜜源,蜜蜂为连翘授粉,提高连翘的挂果率;挖掘连翘附属价值,延长产业链,打造集连翘花观赏、采摘、药用、自制连翘茶等促进连翘产业生态旅游、休闲观光、养生保健为一体的产业体系建设。

  近年来,红岩寺镇充分利用境内丰富的中药材资源,特别是野生连翘面积大、分布广、成色好的特点,打造“一村一品”主导产业和乡村振兴支柱产业,不断提高连翘品质,规范采摘制度,延伸产业链条,把小连翘做成了富民增收的大产业。

  63岁的连翘大户谭家贵种植连翘已有20多年,他从当初的3亩发展到现在的500多亩。每到连翘花盛开季节,满山遍野都是金黄色的花海,吸引了众多外地游客前来观赏。每年的8月至9月是连翘的采摘季节,谭家贵都要组织30多名村民上山采摘连翘,时间持续一个多月,人均月收入3000多元。谭家贵的收入也如滚雪球般逐年递增,他今年收获干连翘1000多公斤,收入10万多元。在他的带动下,周边群众发展连翘3000多亩,户均年增收4000多元。

  在红岩寺镇,像谭家贵这样形成规模种植、收入在万元以上的种植户已有30多户。村民谢立山种植连翘700多株,年收入1.1万元。村民李国亭种植连翘800多株,收入1.3万元。

  如今,连翘成了山里人增收致富的产业。据悉,全镇10个村(社区)发展连翘3万多亩,其中野生连翘1万多亩。2018年新一轮退耕还林栽种的连翘有8600亩,今年已全部挂果。预计盛果期全镇年产连翘100多吨,产值340万元。小连翘已成为红岩寺村民增收致富的大产业,这为柞水东部绿色生态游、红色文化游、乡村休闲游等多形式的全域游打下了坚实基础。

  • 相关阅读
  • 柞水“红廉融合”厚植清廉文化底蕴

      本报讯 (通讯员 王 为)“这是红岩寺老戏楼,距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1932年,红四方面军途经柞水县时,曾经在戏楼上召开千人群众大会,进行革命宣传。”近日,柞水县红岩寺镇干部甘洁颖为前来参观的党员...

    时间:12-16
  • 老庵寺村用加减乘除开展重点工作

      本报讯 (通讯员 曹 勇 熊珂丞)今年以来,柞水县下梁镇老庵寺村灵活运用“加减乘除”法,持续在监测帮扶、产业提档升级、村容村貌改善和群众收入提升上下功夫,有力促进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

    时间:12-16
  • 柞水“单元化”推进清廉建设

      本报讯 (通讯员 王 浩)清廉商洛建设工作开展以来,柞水县以清廉单元建设为载体,以行业治理为抓手,充分发挥机关、学校、医院、企业、村居、家庭、文化等为单元的载体示范引领作用,全域纵深推进清廉柞水建设。 ...

    时间:12-15
  • 柞水低收入“两癌” 妇女领取救助金

      本报讯 (通讯员 陈 阳 王文梅 阮秀丽)12月9日,柞水县妇联开展“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低收入妇女“两癌”救助金发放仪式,为该县8名低收入患病妇女发放救助金8万元,让低收入患病妇女切实感...

    时间:12-14
  • 柞水亮剑基层“微腐败”

      本报讯 (通讯员 凌 军)今年以来,柞水县纪委监委坚持把查处基层“微腐败”作为工作重点,精准发力,重拳出击,持续维护群众利益,净化基层政治生态,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  为...

    时间:12-14
  • 柞水筑牢森林防火墙

      本报讯 (通讯员 秦 桢)近期,柞水县坚持“人民至上、安全至上”理念,牢固树立防火胜于扑火的思想,创新“加减乘除”工作法,抓实抓细森林火灾各项预防工作,防患于未“燃”。  ...

    时间:12-14
  • 激活一项产业 带富一方百姓

      本报通讯员 代红军  村干部调研木耳产业发展  村民发展的木耳产业  “今年我发展的6万袋木耳,不到5个月就收入近7万元,这比我以前在外务工收益好多了,乡村振兴政策就是好啊!”11月25日,柞水县...

    时间:12-13
  • 柞水探索方法做好矛盾纠纷化解

      本报讯 (通讯员 崔立民)今年以来,柞水县人民调解委员会探索推行“1234”工作法,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保障环境,实现了矛盾少、秩序好、社会稳的治理目标。  柞水县调委会打造一个平...

    时间:12-13
  • 精准帮扶解民困 雪中送炭暖人心

      本报讯 (记者 王 倩)“我是来向杏坪镇党委政府及全体干部表示感谢的,多亏党和政府给我这么大的帮助,帮我渡过了难关。”12月6日,柞水县杏坪镇晨光村村民范培明带着一面写着“精准帮扶解民困 雪...

    时间:12-1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