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柞水县

他把心留在了龙潭村

2025-09-18 07:43:24

来源:商洛之窗 - 商洛日报

  本报记者 马泽平 朱良娜

  9月9日,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终南山脚下,柞水县营盘镇龙潭村一片宁静。一大早,一组村民杜金华老人等在村口,见村党支部书记朱端平过来,急忙上前拉着他的手,问:“李书记真的调走了?”

  得知消息属实,老人靠在石坎边,忍不住哽咽:“李书记真的走了,他走了,我这心像掉进了冷水盆里,空落落的……”

  “我和你一样也舍不得。”朱端平回应,“他走了,我就像缺了主心骨。”

  村民口中的李书记,是柞水县委政法委驻龙潭村第一书记李章进。几天前,村里开始流传他调离的消息。这个曾被称为“光棍村”的小村庄,顿时弥漫着难以言说的不舍。村民互相打听、反复确认,不少人说着说着就红了眼眶。

  杜金华是村里的重点监测户,前后两次患癌,女儿离婚后也回到娘家,日子过得紧巴巴。李章进第一次走进杜家,看到被病痛和贫困双重折磨的老人,安慰说:“别怕,日子肯定会好起来的。”这句话,便成了他多年来驻村践行的诺言。他协助杜金华家领取了各项补贴,落实了低保政策,并为其女儿安排了公益性岗位。就连老人住院的票据,李章进都怕他弄丢,主动帮忙收集,以便办理二次报销。逢年过节,他还自掏腰包送来米面油。

  “在我眼里,李书记就是我家亲人。”杜金华揉着湿润的眼睛,哽咽道,“前天他还打电话,叮嘱我别去沟里种地了,哪知道他已经调走了。”

  在村民杨志青家,一提起李章进,他的妻子眼泪就落了下来:“他是我们这辈子都报答不完的恩人。”

  2022年2月,疫情最严峻的时候,杨志青的儿子杨召因肾衰竭急需透析,延误治疗会随时危及生命。然而村里道路封闭,车辆不通,绝望之中,他们拨通了李章进的电话。没想到20分钟后,李章进赶到了,他穿着单衣,头发上还沾着晨霜。“快,把孩子抱上车!”后座上早已铺好他的棉衣,孩子刚躺稳,他开着车一路疾驰,直奔医院。

  到了柞水县人民医院,医生建议立即转院,李章进二话没说,接着开车一路奔波,把孩子送到商洛市中心医院。

  杨召尽管享受了多重医疗保障,但每月十几次透析带来的自付费用,对他家仍是沉重的负担,他一度想放弃。那段时间,李章进每周都要去杨家几趟,耐心宽慰杨召:“你还年轻,国家政策好,日子一定有盼头。”渐渐地,杨召放下思想包袱,安心治病。如今,杨召不仅独自去做透析,还主动参与村里开展的防火防汛值班。“是李书记给了我活下去的勇气,我也要尽自己一份力回报村上。”杨召说。

  最让杨家感激的是,李章进帮他们解决了高铁占地赔偿的纠纷。李章进前后十几次带着政策文件往返高铁项目部,最终既保障项目顺利推进,也守住了群众合理补偿。

  71岁的宋怀志,李章进帮扶了整整9年。从最初鼓励养蜂,到防治病害、联系销路;从逢年过节慰问,到九年如一日的暖心陪伴——李书记的承诺,从未落空。听说李书记调走了,宋老汉几次拿起手机,拨通了电话,却喉咙哽咽说不出一个字,只得默默挂断。“舍不得啊……”老人喃喃道,用粗糙的手背抹了抹眼角。

  过去常年不洗脸、不洗头、衣服脏得发亮的五保户刘明志,听说李章进走了,也低头反复念叨:“莫走,莫走……”李章进第一次去他家,亲自为他理发、刮胡子、洗衣服、换床单。

  “我是从农民家庭走出来的山里娃,早和乡亲们有感情了,在一起总有聊不完的话,说不完的事。”已经回到原单位工作的李章进说,他和龙潭村乡亲们相处了9年,这些年来,他没少吃杜金华家的糍粑、杨志青家的蔬菜。村民自家瓜果熟了,总把品相最好的送给他们,自己吃的反而是些品相差的。

  2016年,柞水县委政法委帮扶龙潭村,李章进是驻村队员。刚到村时,李章进看到的景象是,土路坑洼,雨天泥泞不堪;土墙破败,墙皮脱落露出黄土;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村里30多岁未婚的男青年就有几十个。“晚上躺在村党群服务中心的硬板床上,满脑子想的都是怎么让村民过上好日子,根本睡不着。”李章进回忆道。

  改变从一点一滴开始。李章进和驻村队员帮村民吊顶棚、刷墙壁,把漏风的土房改造成亮堂的砖瓦房;协调资金修通水泥路,让车能直接开到家门口。村民王德贵感慨:“以前下雨娃们上学鞋上全是泥,现在多好呀,村里不仅通了水泥路,沿路还安装了上百盏太阳能路灯,晚上行走亮堂堂的。”

  2021年,李章进再次成为驻村队员。到2023年驻村轮换时,因全村群众强烈挽留,他选择留下,并扛起驻村第一书记的重任。李章进深知,要让群众真正走上致富路,必须从发展产业入手。他带领村干部多方考察后,利用200万元村集体经济资金建成33个木耳大棚;2023年,又借助龙潭村的生态优势,打造了千亩五味子基地;通过苏陕协作资金引进企业,发展林麝养殖,每年为村集体带来18万元收入。

  “龙潭村地处高寒山区,如今靠木耳大棚,春耳收完又栽金耳,一年两茬,算下来每户能多收好几千元。”朱端平介绍,龙潭村村民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9000元提升至2024年的2.3万元,集体经济收入从3.7万元增至15.4万元。这一连串可喜的数字,正是驻村工作队多年来辛勤付出的见证。

  9月1日,龙潭村召开驻村轮换座谈会,柞水县委副书记兼营盘镇党委书记严文军听到消息,特意抽出时间赶到村里。他说:“章进同志这几年把所有的心思都用在龙潭村的发展上,他是带着对龙潭乡亲们的一片赤诚,把这当自己家来建设,他给营盘镇乃至全县驻村干部树立了榜样。他的真情付出,龙潭的村干部记在心上,龙潭的老百姓更记在心上。”

  “龙潭乡亲们这么淳朴,我也舍不得,若不是今年驻村轮换单位帮扶调整,我肯定继续坚守龙潭。”回忆多年驻村经历,李章进动情地说,“我人调回单位,但心还在龙潭,今后我会经常回龙潭看看,这里的山山水水、父老乡亲,永远是我的牵挂。”

  傍晚时分,秋风再次拂过龙潭村,带来五味子的清香,吹过家门口的水泥路,融进酸汤糍粑的热气里。驻村第一书记李章进离开了龙潭村,但他铺下的路,连通了山里山外;他留下的为民情怀,像山里的阳光,温柔而长久地照在每一位村民心上,让龙潭村的日子,越过越暖,越走越亮。

  • 相关阅读
  • 柞水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

      本报讯 (通讯员 黄 楠)近年来,柞水县坚持以党建为统领,深入实施“三聚三提”工程,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走出了一条具有秦岭山区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聚合力提效能,筑牢基层组织战斗堡垒。柞水县以选优...

    时间:09-1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