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柞水县

让产业之“金”与文明之“花”交相辉映

2025-11-13 08:06:25

来源:商洛之窗 - 商洛日报

  本报通讯员 靳天龙

  10月29日,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在连绵的雨幕中显得格外宁静。清晨五点半,天色未明,种植户陈庆海已经打着手电,在一排排木耳大棚间穿梭。他仔细查看着菌棒上秋耳的长势,不时用手感受棚内的温度和湿度。

  “秋淋天气最考验人,晚上保温是关键,棚膜都得关严实喽。”陈庆海对围拢过来的几位种植户说。潮湿的空气在灯柱中化作白雾,却挡不住大家学习的热情。像这样在田间地头开设的“产业课堂”,已成为金米村一道独特的风景。

  金米村,这个深藏于秦岭腹地的小山村,正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生动篇章。近年来,该村以木耳产业为核心引擎,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精神纽带,在促增收与育新风上双向发力,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产业的兴旺,体现在每一个跳跃的数字里。从2020年到2024年,金米村的木耳种植规模从300万袋增长至600万袋,产值从900万元翻倍至1800万元。更可喜的是,产业链不断延伸,衍生出木耳粉、木耳脆片等98种精深加工产品,真正让

  “小木耳”成了“大产业”。

  在这背后,是全村农户被紧密镶嵌在产业链上的成果。村监委会主任江长宏介绍:“通过能人大户的传帮带,越来越多的种植户掌握了技术要点,分享到了产业发展的红利。”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20年的11101元攀升至2024年的21485元,这份实实在在的收获,坚定了大家走下去的信心。

  物质富裕了,精神家园也要丰盈。每月定期的移风易俗院落会,是金米村另一处热闹的场景。在老皂角树下,省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师、村党支部书记李正森与村民们围坐一圈,用朴实的家常话,聊聊“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好处。

  “老张家嫁闺女,鞭炮少放了一半,酒席减了8桌,省下的钱给娃们买了拖拉机,这小日子过得更实在了!”这样接地气的讲述,总能引起村民的共鸣和讨论。文明的种子,就在这拉家常般的交流中,悄然植入心田。

  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核心,金米村形成了“志愿服务创新治理、新农民讲堂传授技能、院落会推动移风易俗”的乡村发展新模式。这里不仅是技术培训的课堂,更是文化滋养的阵地——妇女们排练着反映时代新风的小品,青年创业团队在直播间热情推介木耳新品,志愿者为留守儿童带来温暖的陪伴。

  种植大户陈庆海对此感触颇深。如今,他不仅钻研种植技术,还主动结对帮扶脱贫户。“以前只想着把自己的木耳种好,现在明白了,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咱们金米村要的是共同富足,既要口袋鼓,也要精神足。”

  正如李正森所言:“新时代文明实践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将继续边探索、边实践、边总结,让产业之‘金’与文明之‘花’在金米村交相辉映,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