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田楠
秋阳映秦岭,植绿正当时。近日,柞水县小岭镇大西沟矿区呈现一片繁忙景象——柞水县生态环保志愿服务队联合大西沟矿业公司,以“党建领航促生态 秋季补种践初心”为主题,开展2025年“美丽陕西,志愿有我”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小额资助项目专项行动。60余名党员干部与志愿者携手挥锹、共植新苗,2000余株刺槐、红枫、樱花、冬青稳稳扎根矿山,为秦岭生态守护再添一抹亮色。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地和秦岭国家公园核心区,柞水的生态保护意义重大。然而,小岭镇因长期矿产开发,曾面临弃渣堆置、植被稀疏、地质灾害隐患增多等生态问题。转机始于2020年2月,由商洛市生态环境局柞水县分局发起成立的柞水县环保志愿服务队,秉持“守护秦岭生态・当好铁军卫士”党建品牌理念,联合政府与企业力量开启矿山复绿行动。截至2025年,已累计栽种苗木400余万株、播撒花草种子4.3万公斤,1600余亩采矿区域逐步褪去“灰装”披上“绿衣”。
活动现场,2辆皮卡车转运覆土、1辆中巴车接送人员,保障物资与人员高效运转。党员干部率先拿起洋镐清理石块,志愿者们手持铁锹平整场地,严格按照“扶苗—填土—踩实—浇水”的规范流程补种树苗。
“不只是种树,更是筑生态、谋长远。”据项目负责人方艳介绍,此次秋季补种是“守护秦岭生态,当好铁军卫士”项目的关键一环。其创新的“党建联建+志愿服务+企业协作”模式,打破了单一主体治理的局限:党组织引领方向、整合资源,志愿服务队深入参与规划与执行,企业则提供资金与技术支持,三方合力推动生态修复与绿色转型。项目还引入客土喷播技术,同步开展专业培训,提升苗木成活率;后续更将打造矿山环保科普基地,通过摄影展、研学活动等方式,让生态保护理念深入人心。
如今,站在大西沟矿区远眺,新栽的苗木迎风挺立,昔日的矿山正逐步恢复生机。柞水县环保志愿服务队将继续以“美丽陕西,志愿有我”小额资助项目为抓手,巩固1600余亩矿山治理成果,通过线上发布修复对比视频、线下布设宣传展板等方式,让“柞水模式”被更多人知晓,推动矿山生态修复经验在秦岭沿线乃至全国同类区域复制推广,用实际行动守护绿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