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柞水县

柞水特色产业激活乡村发展动能

2025-11-17 08:00:16

来源:商洛日报

  本报讯 (通讯员 王希西 许宗华
  李字武)近年来,柞水县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立足资源禀赋优势,大力推进特色种植、养殖业发展,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增强产业带动增收能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连日来,瓦房口镇马家台村的水稻迎来了收获季,一块块稻田被金色渲染,收割机隆隆作响,现场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家住马家台村四组的村民蔡定余,也在稻田里来回穿梭,忙着收割、搬运、装车,他靠着辛勤劳作,在家门口有了份稳定的收入。
  马家台村四组村民蔡定余说:“我在这里主要负责灌溉、除草和补种秧苗。一个季度下来,能有4000元左右的收入。我们年纪大了,很难找到其他工作,对这个收入很满意。”
  马家台村的水稻种植历史可追溯至清代,近代因水利落后、效益不佳,水稻种植一度中断。如今村“两委”牵头改善条件、引进技术,水稻种植重新恢复,成了村民增收的新渠道。
  马家台村党支部副书记黄传林介绍:“村‘两委’在完成本地水土检测并赴镇安实地考察后,科学决策,因地制宜种植了50亩水稻。从试种到收获,水稻长势与产量良好。”
  相比玉米、小麦等传统作物,马家台村新引进的“宜香优2115”水稻品种,米质优良、口感好、产量高,市场价更是其他农作物的好几倍,搭配机械化作业,成本明显降低,不仅为周边群众增加了就业机会,还为村集体年增收10万元以上。
  黄传林说:“通过在四组流转50亩土地,我们不仅盘活了土地资源,更直接带动了13户35名村民实现本地就业。综合土地流转与务工收入,预计户均年增收2万元。”
  在创新发展水稻种植的同时,马家台村稳步推进生猪养殖。在村集体经济生猪养殖场,一头头生猪膘肥体壮、长势喜人。村民鲁荣坤正是得益于生猪养殖产业,年过六旬的他才有了不错的收入。
  “我在这里干了四五年,每月有4000元收入,一年下来能挣将近五万元。我们年纪大了,外出打工不方便,现在这样挺好的。”鲁荣坤说。
  马家台村村集体经济养猪场已持续运营6年,每年出栏生猪400多头,为村集体年增收10万元以上,并带动25名村民实现稳定增收。
  今年,马家台村持续发展壮大特色产业,种植吊袋木耳15万袋、连翘1100多亩、水稻50亩,发展光伏发电90千瓦,种植核桃、板栗3000多亩,可带动300多名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实现人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
  马家台村的发展路线是柞水县以特色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柞水县坚定不移地把以小木耳为代表的食用菌产业、特色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主要产业来抓,目前全县累计发展木耳专业村65个、木耳大棚2700多个、万袋以上木耳种植户3900多户;年出栏生猪11万头、出栏家禽118万只、蜂蜜存栏1.7万箱;养殖林麝1206只、鸵鸟和鸸鹋3511只。同时,还大力培育香菇、平菇等多个品种,形成了“一村一品”、多村联动的产业格局。

  •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