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梅林海)今年以来,柞水县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立足山区资源禀赋和生态优势,以家庭为阵地、以庭院为载体,发挥“四抓四促”牵引作用,大力实施农民增收行动,着力构建以小种植、小养殖、小加工、小商贸、小田园融合发展的“庭院经济+”发展模式,把“方寸地”建成“增收园”,全县发展庭院经济经营户达8200户,发展比例达到全县农户的41%,实现院院有特色、户户有增收。
抓政策落实,促增收活力激发。柞水县成立庭院经济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建立三级包抓责任体系,出台《支持产业就业暨发展庭院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奖励扶持办法》,重点支持农户发展小种植、小养殖、小加工、小商贸、小田园等“五小”庭院经济,激发了群众发展庭院经济的积极性。积极对接县内金融机构,将庭院经济纳入“小额信贷”“富民贷”等金融产品支持范围,并配套产业贷贴息政策,构建了“财政+金融”双轮驱动模式。
抓农户点单,促供需精准匹配。柞水县坚持以户为单元、以院为主体,重点围绕劳动力结构、庭院面积、资源禀赋、发展意愿等4类指标,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生态种植、庭院+特色养殖、庭院+文旅民宿、庭院+家庭工坊等庭院经济,确保“一户一策”科学可行。创新推行“政府开单,群众点单”服务模式,成立种植、养殖、加工、商贸和民宿等5个专业技术服务队,围绕农户“点单”需求,进村入户开展“一对一”手把手教学,切实让农户学得会、用得上。成立86个庭院经济服务小分队,建立“产前一产中一产后”全链条跟踪服务机制,实现发展一户、成功一户。
抓示范引领,促全域提质扩面。柞水县坚持“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思路,创新实施“四个一批”工程构建多层次示范体系,以点带面推动庭院经济规模化、特色化发展,全县已建成庭院经济示范户500户、示范点100个、示范村15个。将庭院经济发展纳入“千万工程示范村”重要建设内容,每年培育2个县级庭院经济示范村和9个镇级庭院经济示范村,示范村庭院经济收入占农户年均纯收入45%以上,辐射带动全县庭院经济覆盖率超50%,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抓市场融入,促产销高效对接。柞水县坚持“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效衔接,通过线下布局实体网络+线上拓展电商矩阵的融合销售策略,线下依托县、镇、村三级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和供销服务网点直销,线上通过与淘宝、京东、拼多多等网销平台及字节跳动、快手等直播带货平台协作开展线上销售,全力打通产销“最后一公里”。将分散的庭院生产纳入产业化链条,实现小产品融入大市场、小农户对接大产业。目前全县307个经营主体与6500户庭院经济发展户构建起稳定的利益联结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