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李甄甄 余初晓)近日,柞水首个高精度温室气体浓度观测系统在秦岭国家气候观象台正式建成投用。该系统的落地填补了柞水区域温室气体精细化观测空白,作为秦岭国家气候观象台核心新型设备,为秦岭生态保护与“双碳”战略实施提供了精准数据支撑。
秦岭是我国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气候敏感区,其温室气体浓度变化直接关系区域生态稳定与全球气候研究。此前,由于缺乏专业化高精度观测设施,难以实现CO2、CH4等关键气体的连续动态监测,制约了碳排放评估、碳汇验证及卫星遥感校验等工作。为此,秦岭国家气候观象台依托柞水独特生态区位优势,建成集“采样、处理、分析、质控”于一体的全链条观测体系。
该系统采用国际领先的 CRDS 与 OA-ICOS 技术,核心设备涵盖10余套专业装置,形成五大功能模块,具备三大核心优势:测量精度达国际先进水平,可捕捉CO20.1ppm、CH42ppb的微小变化,数据溯源至WMO国际一级标气;通过三级除湿工艺消除水汽干扰,确保监测准确性;全流程自动化控制,5分钟完成一次分析,数据实时上传并具备异常报警功能。
作为秦岭国家气候观象台重点设备,高精度温室气体浓度观测系统投用具有多重战略意义。生态层面可精准监测温室气体时空分布,为森林碳汇评估与生态碳平衡提供依据;科研层面将纳入全球气候研究网络,为遥感数据校验和气候模型完善提供支撑;产业层面可为重点行业碳排放核算与低碳转型提供决策参考。
下一步,秦岭国家气候观象台将持续深化科研合作,开展温室气体源汇机制研究,推动数据深度应用,为商洛乃至陕南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注入科技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