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张 楠 许宗华 李沁杰 李雪能)近年来,柞水县立足秦岭南麓独特的生态优势和中药材资源禀赋,将中药材产业作为生态富民的优势产业来培育,通过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全链条延伸,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产业振兴之路,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饭碗”。
近日,在营盘镇丰河村的玄参种植基地,成片的玄参长势喜人。这片看似普通的田地,正是当地村民的“聚宝盆”。丰河村党支部书记骆朝安说:“村上刚开始种时不到100亩地,到第二年就是200多亩了,从去年到现在就是300多亩,明年计划发展400多亩,争取家家都种玄参。”
地处秦岭南麓浅山区域的丰河村,群山环绕、植被茂密,温润凉爽的气候特点是玄参生长的“理想家园”。之前,当地群众虽有种植玄参的意愿,却受困于优质种苗匮乏、种植技术不成熟、产品销路不畅等难题。2019年,当地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免费为种植户提供药苗、种子、化肥,技术员全程进行技术指导,还签订保底收购协议,彻底打消了村民“种不好、卖不出”的顾虑,为玄参产业发展注入关键动能。目前,玄参产业不仅在丰河村发展壮大,还辐射到4镇22个行政村,带动全县各类中药材种植6000多亩,种植农户年均增收3000多元,玄参真正成了千家万户的致富“钥匙”。
柞水县立足“天然药库”资源禀赋,通过引进培育骨干企业,完善“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体系,让玄参、连翘、天麻等中药材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好产业。目前,全县培育盘龙药业、凯祥源农业等龙头企业5家,建成6个中药材交易市场,医药产业集群产值突破2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