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动态新闻

评论:“汪、朱抄袭”的七个关键词

2010-07-19 11:34:56

来源:青年时报

  “汪、朱抄袭”的七个关键词

  翟春阳

  关键词之一:新进展

  当本刊约请魏英杰先生撰写本期封面评论时,魏英杰迟疑道:“有什么新进展吗?”体会英杰兄的意思,可能是该写的都已写过,如果事件并没有“新进展”,还有什么可写的呢?这让我想起五散人7月13日发表在《南方都市报》上的一篇文章,文章比较汪晖与朱学勤面对抄袭指控的不同反应,也提到“新进展”一词——“只要咬定牙关不说话,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汪晖先生就深谙此理,只要他不回复就等于没有新进展发生,也就能看着这股火减小下去,直至无声无息。”五岳散人感慨道:“在目前这个时代当中,由于资讯量的庞大以及关注度不断被分散,很多事情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就会无声无息,哪怕是当时看上去天塌地陷的事情,也会很快就有新的事件代替它们成为热点。好事维持热度不易,坏事也是一样的。”

  一切都会归于“无声无息”,因为一切都会等到“没有新进展发生”。

  关键词之二:联名上书

  当然还有一句话叫“没有进展也要创造进展”,当“汪晖抄袭门”今年三月间暴发,行将在“没有新进展发生”之下“无声无息”之时,“亡汪之心不死”的一群人就用到了“没有进展也要创造进展”这一招——7月7日,《中国青年报》发表了汪丁丁、郑也夫、张鸣等63位国内学者的公开信,呼吁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清华大学组织调查委员会,对汪晖的学术抄袭问题展开调查。63位学人以联名上书的方式,将“汪晖抄袭门”重新拉回到舆论关注的中心。

  然而汪晖依然一言不发。当然,也轮不到他发言,清华大学与中国社科院才是“联名上书”的收件人,而这两位收件人迄今没有任何回应。窃以为收件人之所以不回应,倒未必是有意袒护汪晖,而是不愿在“联名上书”这种“群体性”叫板方式面前显示软弱——“联名上书”旨在营造舆论声势,进而给有关部门制造压力,而有关部门深知,越是如此越不能稍示退让,否则这些人食髓知味,登鼻子上脸,此等群体性事件将无休无止。

  关键词之三:八国联军

  城下挺枪搦战,城上高挂免战牌。正在这不尴不尬的当儿,斜刺里杀出一军——7月9日, 80多位海外学者联名投书给清华大学校长,力挺汪晖,称汪晖的著作中没有“任何剽窃的现象”,“不管我们多么宽松地定义剽窃这个词”。对此薛涌评论道:“如果此信属实,那真可谓西方文化帝国主义对中国学术界赤裸裸的讹诈和恫吓。”薛涌将这80多位海外学者形容为“八国联军”,他们跑到中国学术界,上演了一出“火烧圆明园”的闹剧。

  这颇让人有点“和尚动得为何我动不得”的感觉。如果薛涌的批评成立,那么当初媒体大书特书林毓生(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教授)对汪晖抄袭门事件的评论,还拉出台湾学者余英时助阵,是不是同样有“挟洋自重”之嫌?诚如潘采夫所评论的:“学术界有一个陋习,学术问题争到最后,总要归结于人品问题、关系问题和派系问题。要么一团和气,要么你死我活,让学术的归学术从来都是一个奢望。”

  关键词之四:动机

  当王彬彬公开撰文指称汪晖抄袭时,一些为汪晖辩护的人质疑王彬彬的动机。“动机论”是典型的“王顾左右而言他”,其招致舆论一片痛击是必然的结果。但当网友Isaiah连发六篇网文,指称上海大学教授朱学勤是“又一个汪晖”,其博士论文《道德理想国的覆灭》同样涉嫌抄袭时,当初对“动机论”大加抨击者却质疑起Isaiah的动机来——Isaiah的动机就是把水搞混,以便掩护汪晖在混乱中脱身。尤其是Isaiah还是匿名发帖,迄今拒绝表露身份,更被朱学勤及维护朱学勤者视为“懦夫”。

  • 相关阅读
  • 汪晖选择沉默,何“罪”之有?

      □张建群  在国内学者圈内,汪晖其实一直是沉默的,估计也放弃了不少出风头的好机会。但是,这一次,汪晖的沉默,却成为了“罪状”和“把柄”。  自从今年三月,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彬...

    时间:07-21
  • 汪晖与朱学勤“抄还是没抄”?

      开栏的话:大家好,我是小蒋。国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鲜事。你评,我评,众人评,百花齐放任君看。观点各有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只要我们尊重客观、理性公正。  背景:汪晖和朱学勤双双卷入抄袭剽窃漩...

    时间:07-20
  • 汪晖事件:只有真相才能还学术一个面子

      □晨报特约评论员 张鸣  汪晖涉嫌剽窃事件已经出来有些日子了,在王彬彬先生提出指控之后,汪晖先生表态,说是要交给学界解决。时至今日,两边各执一词,聚讼不已,在报纸、网络上打笔仗。有人提议相关组织成立...

    时间:07-08
  • 清华教授汪晖涉嫌剽窃 数十名学者发表公开信要求调查

    昨日,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副教授陈明、上海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陈青生、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陈仲丹等数十名学者就清华教授汪晖《反抗绝望》一书涉嫌剽窃一事,在《中国青年报》发表公开信,建议汪晖当年读博士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学位委员会应该立即启动调查程序,组织独立的调查委员会,通过调查、听证,以鉴定汪晖的论文是否存在抄袭。...

    时间:07-0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