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动态新闻

贾平凹最喜欢狐狸 家里养了七八只

贾平凹最喜欢狐狸养了七八只

2013-08-15 17:25:42

  从《废都》到《秦腔》,再到《带灯》,贾平凹写作的经历有几十年了,贾平凹的文学创作内容在变,写作风格在变,因为他说社会在变。

  时值上海书展,在一场关于城市从传统到现代的讲座上,记者采访到作家贾平凹,谈到他备受争议的《废都》,和他写作的态度。

  【相关新闻】

  贾平凹:我会欣然接受别人对我作品提出正确的意见

  贾平凹上海书展遗憾:三毛自杀前无缘见一面(图)

  贾平凹谈金宇澄新书《繁花》:写小说就是靠回忆

  贾平凹:小说是回忆 让人们看到人世沧桑就可以

  谈写作

  作家应该去捕捉“变化”

  贾平凹说:“人经常讲这个时代是社会化转型体,所谓转型体就是传统一下转到现代,而且这种转化特别急促,特别快,一下子变过来。为什么现在糖尿病那么多,以前的人没有什么吃的,但是现在吃的多了,这种变是在教育、生活等等各个方面,一切都发生了变化,所以社会问题也出来了。吃的、穿的、住的的变化,时间观、生命观、价值观就都混乱了。”

  而作为成名的作家,贾平凹觉得他应该去了解、捕捉这些改变,“很多东西毛病越多,对作家来讲产生的素材也特别多,因为我自己创作都是写当代生活,当时写作的时候农村就是农村,城市就是城市,但是现在来看,这几年我觉得每年必须有那么几次到上海、北京逛逛,因为上海是最先进、最繁华的地方,另外我就跑到西北、一些边缘的农村去看,因为我觉得从两个方面都要看,才能有所比较,你只有经过实地考察才能知道现在的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

  时代在变迁,但贾平凹也说,总有些不变的东西,“我觉得万变它总有不变的东西,就像吃饭一样,但是任何东西都是在缓慢地变化着,也不可能一下子变的太大,只能慢慢地来变,所以这些东西我觉得只能是顺应时代。”

  谈《废都》

  回看过去 我挺坚强啊

  当年的《废都》一经出版给贾平凹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负面的声音如不间断的潮水拍打着他作为一个作家的信心,但对于这个给他带来巨大冲击的作品,他说他还是喜欢的:“我肯定是喜欢它的,就像自己母亲对孩子一样。”

  很多人说《废都》不受女性喜欢,是因为它全然从一个男性的视角来写,贾平凹说:“后来我也反思了,我想可能也有这方面的问题,因为当时这个角度是从男性来写的,但是不管是怎么样,如果从一个角度来讲,可能男人的高度要高一点,在中国社会还是男人世界。但是现在比以前更好一些,社会更进步一些。”

  贾平凹说,现在再回想过去,发现原来自己也算是个坚强的人吧。他的这份坚持或许更应该说是一种执拗,对于这种执拗,贾平凹自身也承认,“那时候还是比较年轻的阶段,四十出头,当时经历的事情还不是特别多,各个方面的一下子铺天盖地。很长一段时间的压力,周围的人都在说,如果是一般的人肯定就压垮了,因为我表面上比较胆小,但是骨子里面还是比较倔强的。事情过后一想,人生也就这样了,如果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我就不在乎了,也是磨炼出来了。在某种程度上我觉得还是一种启发。实际上,我觉得从那个艰难的时代过来也是一件幸事。”

  谈生活

  喜欢狐狸 家有七八只

  小说写得已经受到肯定,接下来,贾平凹要写些什么?朋友们知道贾平凹喜好研究些超越现实的玄妙事物,动物里尤其喜好狐狸,是否会写写这些?

  贾平凹说:“写不写狐狸,以后看情况吧。实际上我最喜欢狐狸,因为我家有七八个狐狸,就是我自己到新疆去,当时人家卖给我了,因为我当时一看那个地方的狐狸特别大,有银狐、有红狐。银狐特别白,红狐就是上面的毛是发红的,这方面我觉得世界上最出名,最漂亮的动物应该就是狐狸。有好多女性都喜欢把我的狐狸拿走,后来我觉得也是一种缘分。”

  • 相关阅读
  • 贾平凹20年前封存《废都》进入"开封倒计时

      “2013年8月22日下午3到4点时定要开封”,这是关于“一本最特殊的《废都》”的来信,寄信者是这本书的保存者吴军业,收信者是被文友称为“贾办主任”的作家鲁风,说的是20年前的一...

    时间:07-23
  • 于丹在终南山樊洲中国书馆“约会”贾平凹

      7月11日下午,著名文化学者于丹在终南山樊洲中国书馆“约会”贾平凹。  于丹与著名画家樊洲曾经有一面之缘,受邀来终南山参观樊洲中国书馆。于丹说:“我与贾老师是多年的好朋友,因为公务明日...

    时间:07-12
  • 贾平凹:书法不应摒弃简体字 对文人书画不感冒

      作为文学大家,贾平凹的作品所引发的争议,或许在当代作家中无人能及。而作为作家中的书画家,贾平凹的书画作品也是毁誉参半。  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贾平凹对自己的书画作品所遭受的冰火两重天直言不讳,...

    时间:06-03
  • 狐狸没吃到葡萄之后

      《狐狸和葡萄》是伊索寓言中一个众所周知的故事。饥饿的狐狸看见葡萄架上挂着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口水直流。它后退几步,向前一冲,跳起来,却无法够到葡萄。后退又试,都没有得到葡萄。狐狸抬起头看了又看,...

    时间:05-07
  • 贾平凹:养家靠卖字画 比写作挣钱多

      一样是写字,但写书和写书法,就经济价值而言却相去甚远。在作家圈里,写字画画虽是副业,但能搞出名堂来的,来钱绝对比正业快多了。请看擅长书画的贾平凹一天的时间分配:上午多在写书,下午则是会客和卖字画的...

    时间:03-29
  • 贾平凹:艺术的困境也是人类的困境

    1952年出生,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人,现居住陕西省西安市。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

    时间:03-29
  • 著名作家贾平凹获法兰西金棕榈文学艺术骑士勋章

      法国驻华大使白林女士代表法国文化部为贾平凹佩戴法兰西金棕榈文学艺术骑士勋章。 (记者 李明 摄)  昨晚,陕西著名作家贾平凹在母校西北大学接受了法国驻华大使白林女士代表法国政府颁发的法兰西金棕榈文学艺...

    时间:02-22
  • 著名作家贾平凹获法兰西金棕文学艺术骑士勋章

      昨晚(2月20日晚),陕西著名作家贾平凹在母校西北大学接受了法国驻华大使白林女士代表法国政府颁发的法兰西金棕榈文学艺术骑士勋章。当白林女士将由两片银质月桂叶组成、配紫色纹理饰带的勋章戴在贾平凹胸前时,...

    时间:02-21
  • 贾平凹谈《带灯》:鸡不下蛋它憋啊

      被称为“东征三驾马车”之一的“鬼才”作家贾平凹,时隔两年,带着他40万字的长篇小说《带灯》,再一次驶入北京。  在日前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主办的《带灯》新书发布会上,已入耳顺之年的贾...

    时间:01-1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