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废都》到《秦腔》,再到《带灯》,贾平凹写作的经历有几十年了,贾平凹的文学创作内容在变,写作风格在变,因为他说社会在变。
时值上海书展,在一场关于城市从传统到现代的讲座上,记者采访到作家贾平凹,谈到他备受争议的《废都》,和他写作的态度。
【相关新闻】
贾平凹:我会欣然接受别人对我作品提出正确的意见
贾平凹上海书展遗憾:三毛自杀前无缘见一面(图)
贾平凹谈金宇澄新书《繁花》:写小说就是靠回忆
贾平凹:小说是回忆 让人们看到人世沧桑就可以
谈写作
作家应该去捕捉“变化”
贾平凹说:“人经常讲这个时代是社会化转型体,所谓转型体就是传统一下转到现代,而且这种转化特别急促,特别快,一下子变过来。为什么现在糖尿病那么多,以前的人没有什么吃的,但是现在吃的多了,这种变是在教育、生活等等各个方面,一切都发生了变化,所以社会问题也出来了。吃的、穿的、住的的变化,时间观、生命观、价值观就都混乱了。”
而作为成名的作家,贾平凹觉得他应该去了解、捕捉这些改变,“很多东西毛病越多,对作家来讲产生的素材也特别多,因为我自己创作都是写当代生活,当时写作的时候农村就是农村,城市就是城市,但是现在来看,这几年我觉得每年必须有那么几次到上海、北京逛逛,因为上海是最先进、最繁华的地方,另外我就跑到西北、一些边缘的农村去看,因为我觉得从两个方面都要看,才能有所比较,你只有经过实地考察才能知道现在的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
时代在变迁,但贾平凹也说,总有些不变的东西,“我觉得万变它总有不变的东西,就像吃饭一样,但是任何东西都是在缓慢地变化着,也不可能一下子变的太大,只能慢慢地来变,所以这些东西我觉得只能是顺应时代。”
谈《废都》
回看过去 我挺坚强啊
当年的《废都》一经出版给贾平凹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负面的声音如不间断的潮水拍打着他作为一个作家的信心,但对于这个给他带来巨大冲击的作品,他说他还是喜欢的:“我肯定是喜欢它的,就像自己母亲对孩子一样。”
很多人说《废都》不受女性喜欢,是因为它全然从一个男性的视角来写,贾平凹说:“后来我也反思了,我想可能也有这方面的问题,因为当时这个角度是从男性来写的,但是不管是怎么样,如果从一个角度来讲,可能男人的高度要高一点,在中国社会还是男人世界。但是现在比以前更好一些,社会更进步一些。”
贾平凹说,现在再回想过去,发现原来自己也算是个坚强的人吧。他的这份坚持或许更应该说是一种执拗,对于这种执拗,贾平凹自身也承认,“那时候还是比较年轻的阶段,四十出头,当时经历的事情还不是特别多,各个方面的一下子铺天盖地。很长一段时间的压力,周围的人都在说,如果是一般的人肯定就压垮了,因为我表面上比较胆小,但是骨子里面还是比较倔强的。事情过后一想,人生也就这样了,如果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我就不在乎了,也是磨炼出来了。在某种程度上我觉得还是一种启发。实际上,我觉得从那个艰难的时代过来也是一件幸事。”
谈生活
喜欢狐狸 家有七八只
小说写得已经受到肯定,接下来,贾平凹要写些什么?朋友们知道贾平凹喜好研究些超越现实的玄妙事物,动物里尤其喜好狐狸,是否会写写这些?
贾平凹说:“写不写狐狸,以后看情况吧。实际上我最喜欢狐狸,因为我家有七八个狐狸,就是我自己到新疆去,当时人家卖给我了,因为我当时一看那个地方的狐狸特别大,有银狐、有红狐。银狐特别白,红狐就是上面的毛是发红的,这方面我觉得世界上最出名,最漂亮的动物应该就是狐狸。有好多女性都喜欢把我的狐狸拿走,后来我觉得也是一种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