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动态新闻

贾平凹参加中外文学家交流座谈会 四问文学同道

贾平凹参加座谈会 四问同道

2013-12-05 15:36:39

  4日上午,由国家文化部主办的“汉学家与中外文化交流”座谈会上,就“世界文学中的中国文学:现状与发展”这个主题,贾平凹作了讲演。昨日(12月4日),记者与正在北京的贾平凹取得了联系,听其简述主要观点。

  贾平凹说,近十几年来,关于世界文学与中国文学的话题不断多起来,是因为改革开放,国门大开,外国各种文学思潮涌进来,我们从而不断地拓展眼界,了解着,也学习着。中国作家努力地解读和吸收了一大批欧洲、拉丁美洲的作家作品,然后,以新的观念和思维,创作作品,影响国人,进而推动社会发展。

  一问

  改革在深入,佳作在哪里?

  贾平凹说,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改变,更多的是追求发达国家的技术和产品,却对发达国家管理文化中所强调的坦率诚实漠不关心,对中国文化传统也是加以轻蔑和抛弃,再加上渗透在我们骨子里的一些不良文化基因,形成了一些瓶颈和障碍,使中国社会变得异常复杂,是盛世,又有危机。

  这样的社会为文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想象的空间。改革已入深水区,社会问题将更为复杂,它将为文学又一次提供更大的想象空间和丰富的素材。关注中国文学的外部世界,将对中国文学有更大的期待。改革在深入,佳作在哪里?我们生活在当下的中国,中国当下的社会现实就是我们的命运,这种命运也决定了我们就是这样的文学品种。作家要用笔来表现这一切,这是宿命,也是责任。

  二问

  学习毕业了,成绩怎么样?

  “从某种角度讲,中国文学已经完成了向西方的学习”,贾平凹谈到,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作家对外国名家名作如数家珍,但外国并不了解中国作家作品。这也很正常,因为那时我们的作品还很幼稚,不足以引起外人重视。

  就在这三十年里,面对世界文学,中国作家反思着,甚至模仿着,逐渐回归到文学应有的规律上来。搞文学,就像是你从一片沼泽地往出走,你的方向在哪儿,路线怎么定,哪一块可以走,哪一块跌下去会陷进去,还得忍受青蛙的烦叫,忍受蚊虫的叮咬,你需要极大的勇气、智慧和耐心,你得不停地与你的怯弱斗争。多少作家,有的就倒在了泥潭中,有的筋疲力尽,伤痕累累。但庆幸的是,几代作家的努力,我们终于走出了沼泽地,作品也渐渐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但需要清醒的是,中国文学从某种角度讲也仅仅是完成了向西方的学习阶段。但有的学习是优秀的,有的学习是及格的,有的学习还在及格线之下。

  三问

  如何善待文学?

  贾平凹认为,接下来,真正意义上的文学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有中国特点的文学才在努力建设中,我们要敢于承认自己的粗糙和稚嫩,不能妄自尊大,也不必妄自菲薄。对待中国当下的文学,一定要整体把握,如果光盯着某个局部,或许会觉得它已经十分出色,或许会觉得它极其一般,不值一提。

  至于外国文学同道如何善待中国文学,贾平凹表示不仅要从中国文学里去探究中国的政治,更要从政治的中国里去发现中国的文学。在对待当下中国文学上,仍存在着外面世界在对待中国文学时太注重作品中的政治成分,而不注重或忽略了作品中的文学价值。

  “当然,我坚信,我们这个民族会一天天变得更智慧、更诚实、更能担当,活得更有尊严,我们的文学也会更加发展成熟,使它的文学审美价值更丰富和出色。”贾平凹说。

  四问

  怎样提高文学质量?

  对于如何提高文学质量,贾平凹颇有体悟。他说,在解决了“写什么”之后,就得解决“怎么写”的问题了,两者都关乎文学质量。贾平凹说,文学被社会边缘化,读书人群在减少。但中国文学一定要坚持文学品相,写出中国味。要调整、改变我们的文学观念,关注当下社会,关怀人本身,关怀生命的自在和尊严。

  • 相关阅读
  • 莫言回忆与贾平凹趣事:举皮包骑自行车来接我

      “研究中国当代文学,漏掉贾平凹是不可想象的。”11月5日下午,在参加“北师大首任驻校作家暨‘从《废都》到《带灯》——贾平凹创作回顾研讨会’”时,莫言如是说。  ...

    时间:11-06
  • 贾平凹谈莫言:对他一直是欣赏和敬重的

      昨日(11月5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首任驻校作家贾平凹入校仪式”以及“贾平凹创作回顾研讨会”在北师大举行。  莫言作为北师大国际写作中心主任和当天活动的主持人发言,回忆了两人的第...

    时间:11-06
  • 西安中院:自己照片上封面 贾平凹被告上法庭

      今天(10月31日)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民四庭公开开庭审理了一起民事案件,而这起案件的缘由和被告的身份有点儿特殊。  一、请求依法判令被告停止侵权,二、请求依法判令被告公开道歉,三、请求依法判令被告赔偿损...

    时间:11-01
  • 自己照片上封面 贾平凹被告上法庭

      著名作家贾平凹的八本长篇小说系列作品,因封面照片的著作权问题惹上了官司。近日,西安一位摄影人赵先生将贾平凹、漓江出版社、西安图书大厦告上了法庭并索赔15万。昨日上午,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了这起...

    时间:11-01
  • 贾平凹:散文不是小说附庸 要写出痛痒的东西

      10月20日,贾平凹、熊召政、麦家三位“茅盾文学奖”得主共聚一堂,虽然各自以长篇小说闻名,但这次他们聊得却是散文。因为他们参加的是由西安晚报和《美文》杂志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报人散文奖...

    时间:10-25
  • 第三届中国报人散文奖颁奖 贾平凹:做梦也没想过诺奖

      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对于耕耘在新闻媒体也耕耘在文坛的报人散文家而言,这同样是一个收获的季节。10月20日,第三届中国报人散文奖颁奖典礼在西安曲江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本届中国报人散文奖评选出十位获奖者,...

    时间:10-21
  • 贾平凹首次出国 携《废都》《带灯》赴德参加书展

      对于著名作家贾平凹来说,与陕西这片黄土地的情缘可谓难舍难分,他成长于此、成名于此,笔下的一众生灵们也全都来源于此。除了必要的创作、采访和公干,低调的“宅男”贾平凹几乎未离开过乡土一步,更...

    时间:10-09
  • 莫言墨迹拍价6位数 贾平凹:赝品泛滥没法阻止

      莫言获诺奖后,不仅文学作品一时“洛阳纸贵”,就连其书法作品也水涨船高,被藏家青睐。他的一幅书法作品还被拍出6位数的高价。与此同时,“莫言书法”纷纷涌现。对此,莫言微博辟谣称近期坊...

    时间:09-30
  • 《风雨长安》出版 贾平凹:历史小说需思考三种关系

      一部反映清末关中50年历史的长篇小说《风雨长安》近日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在小说的研讨会上,太白出版社副总编辑韩霁虹的一句话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每年我们社收到的长篇小说里,大多都...

    时间:09-25
  • 贾平凹贵州开文学馆 南下播撒文学种子

      “城在山窝子里的多,但江从城中穿过的少,竟然三江穿过,城分为四,十三桥卧波的只有铜仁……”著名作家贾平凹600多字的《说铜仁》一文,将贵州省东北部的小城铜仁之美灵动地展现出来。2...

    时间:09-2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