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秘史再现

莫言回忆与贾平凹趣事:举皮包骑自行车来接我

莫言回忆与贾平凹趣事

2013-11-06 16:58:49

  “研究中国当代文学,漏掉贾平凹是不可想象的。”11月5日下午,在参加“北师大首任驻校作家暨‘从《废都》到《带灯》——贾平凹创作回顾研讨会’”时,莫言如是说。

  莫言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80年代以乡土作品崛起,作品中充满“怀乡”与“怨乡”的复杂感。2011年,莫言凭借小说《蛙》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2年,莫言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身为这样一位文学大家,莫言对贾平凹的文学创作给予了极高评价,称其为“当代文学的带头人”。莫言认为,如果没有那样一个时代,也就没有他们那样一批作家。贾平凹是改革开放出现最早的作家,在陕西作家中出省少、出国少、应酬少,一直坚持写作至今,作品质量自然相当可观。莫言说:“贾平凹的创作能让大家看到很多社会现实”。

  谈及与贾平凹的相识经历,莫言笑着回忆了这样一件趣事。几年前,莫言和贾平凹还不相识,他发电报要求贾平凹去接他。有人说,人家都不认识你,怎么会凭一封电报来接你。当时的莫言想想也是如此,便就此作罢。结果,莫言后来才得知,贾平凹真的骑着自行车去接他,举着一个皮包,上面写着大大的“莫言”二字。提及此事,莫言与贾平凹相视而笑。

  现年61岁的贾平凹出生于陕西,口音浓重。仪式将要结束之际,莫言不忘调侃道,“普通人才说普通话,这也足以证明贾平凹是个伟大的作家。” (中新网)
 

  • 相关阅读
  • 贾平凹谈莫言:对他一直是欣赏和敬重的

      昨日(11月5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首任驻校作家贾平凹入校仪式”以及“贾平凹创作回顾研讨会”在北师大举行。  莫言作为北师大国际写作中心主任和当天活动的主持人发言,回忆了两人的第...

    时间:11-06
  • 西安中院:自己照片上封面 贾平凹被告上法庭

      今天(10月31日)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民四庭公开开庭审理了一起民事案件,而这起案件的缘由和被告的身份有点儿特殊。  一、请求依法判令被告停止侵权,二、请求依法判令被告公开道歉,三、请求依法判令被告赔偿损...

    时间:11-01
  • 自己照片上封面 贾平凹被告上法庭

      著名作家贾平凹的八本长篇小说系列作品,因封面照片的著作权问题惹上了官司。近日,西安一位摄影人赵先生将贾平凹、漓江出版社、西安图书大厦告上了法庭并索赔15万。昨日上午,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了这起...

    时间:11-01
  • 贾平凹:散文不是小说附庸 要写出痛痒的东西

      10月20日,贾平凹、熊召政、麦家三位“茅盾文学奖”得主共聚一堂,虽然各自以长篇小说闻名,但这次他们聊得却是散文。因为他们参加的是由西安晚报和《美文》杂志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报人散文奖...

    时间:10-25
  • 第三届中国报人散文奖颁奖 贾平凹:做梦也没想过诺奖

      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对于耕耘在新闻媒体也耕耘在文坛的报人散文家而言,这同样是一个收获的季节。10月20日,第三届中国报人散文奖颁奖典礼在西安曲江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本届中国报人散文奖评选出十位获奖者,...

    时间:10-21
  • 翻译家葛浩文:一年后西方读者就忘记莫言了

      又是一年诺奖时,被认为是莫言得奖功臣的翻译家葛浩文昨日抵京召开了一场媒体见面会。在活动现场他提到,莫言的获奖确实帮助中国小说开拓了一些西方市场,但是这是永久的还是暂时的很难说,“可能再过一年读...

    时间:10-18
  • 葛浩文英译《废都》 澄清未修改莫言小说结局

      10月14日,被夏志清称作“中国现当代文学首席翻译家”的葛浩文现身北京。作为莫言小说的英文译者,这是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葛浩文首次造访中国。在当天的媒体见面会上,葛浩文透露,此行既是...

    时间:10-18
  • 莫言译者葛浩文:莫言的问题是不会外语 不利于宣传

      又是一年诺奖时,被认为是莫言得奖功臣的翻译家葛浩文昨日抵京召开了一场媒体见面会。在活动现场他提到,莫言的获奖确实帮助中国小说开拓了一些西方市场,但是这是永久的还是暂时的很难说,“可能再过一年读...

    时间:10-15
  • 莫言译者葛浩文:莫言的问题是不会外语 不利于宣传

      又是一年诺奖时,被认为是莫言得奖功臣的翻译家葛浩文昨日抵京召开了一场媒体见面会。在活动现场他提到,莫言的获奖确实帮助中国小说开拓了一些西方市场,但是这是永久的还是暂时的很难说,“可能再过一年读...

    时间:10-15
  • 贾平凹首次出国 携《废都》《带灯》赴德参加书展

      对于著名作家贾平凹来说,与陕西这片黄土地的情缘可谓难舍难分,他成长于此、成名于此,笔下的一众生灵们也全都来源于此。除了必要的创作、采访和公干,低调的“宅男”贾平凹几乎未离开过乡土一步,更...

    时间:10-0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