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简介
1961年12月18日至19日,印度出动军队以武力收复被葡萄牙殖民者长期控制的果阿、达曼、第乌岛等地区。
战争起源
果阿、达曼、第乌岛位于印度的西海岸,是印度的一部分,是良好的海港(今为印度海军的重要基地),面积3983平方公里,当时人口约65万人。1560年,葡萄牙殖民者相继侵占了果阿、达曼、第乌岛,作为其时殖民整个印度的据点,但是十七、八世纪在英国争夺印度的过程中失败,仅保留果阿地区,但仍是其在远东的重要据点。果阿地区的人民为了争取解放、回归印度,同葡萄牙殖民者进行了不间断的斗争。印度独立,国内仍有帝国主义遗留下来的两个领土问题未能解决,一个是法国的五个不设防城市,这也是法国殖民者在与英国争夺殖民地过程中败北保留下来,法国曾利用这些城市来资助印度土王进行反英斗争,大大延缓英国吞并印度的进程,另一个就是果阿地区。1954年印度收回法属印度的五个不设防城市,1958年法国对此予以承认。
战争历程
1955年8月15日开始,印度政府先后分批派遣共约5000名印度志愿军进入果阿、达曼、第乌岛,支持和配合当地人民的解放斗争,但不久即遭到葡萄牙军队的残酷镇压。
1961年1月以后,印度政府运用政治、军事、外交等多种斗争形式,以期尽快收复果阿。一方面,组织果阿人民进行游戏战争、袭扰,打击殖民统治者。4月25日,游戏队袭击了果阿首府潘吉姆附近的贝提姆军事据点,俘获了该据点的全部葡军,并击毙了进行进行抵抗的据点指挥官。5月6日,果阿人民游击队的一部兵力在果阿北部的莫累姆对葡军的一个巡逻分队进行了成功的伏击,解除了整个分队的武装;在城内,游击战士同时袭击了葡萄牙殖民统治者的警察局,武装警察被缴械;尔后,游击队集中力量拔掉了葡军的格里姆军事据点。这一系列的军事行动,给葡萄牙殖民统治者以很大的心理震憾,同时鼓舞果阿人民继续斗争的信心。另一方面,印度政府又以各种非武装形式配合。1961年5月下旬,印度总理尼赫鲁在国大党全国委员会会议上强调,要收复果阿,但要避免“避免以纯军事的办法解决问题”,他“期待不久以后果阿将成为印度的一部分”。印度果阿问题全国运动委员会召集各团体代表举行会议,决定从6月12日至18日举行果阿周活动,以声援和支持人民反对葡萄牙殖民者统治的正义斗争,并呼吁一切同葡萄牙保持经济和外交关系的亚非国家立即断绝这些关系。
在这期间,印度政府也曾试图用谈判方式解决果阿问题,但终未取得实质性进展,而印度人民要求收复果阿的呼声日盛一日。1961年12月18日,印度政府出动3万余人(直接参战的部队1万余人)在空军的配合,对果阿地区的葡军发起了猛烈攻击,经48小时战斗,至12月19日全部收复了果阿、达曼和第乌,俘获葡军3000余人,结束了葡萄牙在该地区长达400年的殖民统治。
1962年3月14日,印度人民院通过第十二次宪法修正案,规定果阿、达曼和第乌为联邦直辖领土。
1974年,葡萄牙承认果阿为印度领土。
明辉反思
果阿之战是发生在反帝反殖民高潮时期的一次小规模战事,战争过程不长,兵力对比印军占绝对优势,而且果阿阿远离葡萄牙本土,对于胜负来言是没有悬念的。
但是对于此战,在政治上却有许多可以反思的问题。印度收回果阿的方式是以武力收回,同中国经营港澳和平收回的方式完全不同,当时对中国收回港澳亦有相当的震动,但中国始终坚持和平收回的方式。在经济上,中国人做得精明,果阿回归印度后,经济发展缓慢,且由于果阿、达曼和第乌为联邦直辖,直至1987年才成为一个行政邦,在旅游业上才有相当的发展。
对于葡萄牙的强硬态度,我则表示不可理解。二战后葡萄牙政府一心要维护其相当庞大的海外殖民地,逆于世界各民族独立自主的潮流而动,不仅是果阿,日后在非洲大陆依然坚持其强硬的态度,完全拒绝用谈判方式解决问题,直至七十年代国内发生政变,才宣布承认果阿为印度邻土。以大英帝国尚不能为之,区区一个葡萄牙却敢为之,不知是何等的无知的。果阿地区面积不大,仅3000余平方公里,兵力不过数千,经济上虽然保持一定的独立性,而印军当时拥有相当可观的军力,英国人在印度军队中的最后影响也消失了,(1958年印度海军总司令由印度人出任,标志印度军队本土化的完成),而且刚刚购进了三百余架“ 猎人”、“堪培拉”等先进战机和大量坦克火炮,我想即使是朱可夫这样的世界名将也不愿意打这一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