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京剧《七个月零四天》剧照 |
但凡成功的戏剧作品,特别是京剧现代戏,总会蕴含一种深刻的批判精神。这种精神不是直白地宣示而出,而是用艺术的 手段,让观众在欣赏中自然感受而获得的。剧作的艺术性愈强,主题思想也就愈能感染人,这就是业内经常提及的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好戏标准。由着 名词作者朱海编剧,国家一级编导邢时苗导演,国家一级作曲朱绍玉作曲,国家一级舞美设计高广健、刘文豪以及著名杨派老生李军等担纲主创主演,青海省演艺集 团京剧团演出的京剧现代戏《七个月零四天》就是这样一部成功之作。该剧成功展现川藏、青藏公路建设的“两路精神”,使久违了的当代筑路英雄模范人物登上了 京剧舞台,回到观众心间。主创们大胆尝试,恰当处理京剧艺术继承发展的关系,形成了一种既熟悉又新颖的艺术风格,对戏曲现代戏的发展有所启示。
一 部戏的成功与选材立意不无关系。《七个月零四天》讲述了慕生忠将军率领两千人的筑路大军勇闯生命禁区,以热血铺就通天“神路”这一在青海已家喻户晓的真实 事件。今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弘扬‘两路’精神,助推西藏发展”的重要批示,更是提振了全国人民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关注。所以,在川藏、青藏两条公路 通车60周年之际,能在舞台上看到这段历史的再现,成为人们的一种期盼。可以说是观众与艺术家心心相印,共同铸造了这一艺术成果。
该 剧不求故事完备齐全,更不搞人海战术,始终围绕“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展开,既保持故事脉络的清晰, 又突出具有典型意义的情节,既注意英雄群体的塑造,又赋予慕生忠、驮工小韩等主要人物更多的笔墨。主创把整个事件压缩到序、尾和五场戏中,有名有姓的人物 只有六人,每场戏都以慕生忠为中心,一环扣一环,每场都有一个小高潮,至第五场小韩牺牲,形成全剧的最高潮。
不少戏 曲现代戏的布景道具堆满舞台,唱、念、做不讲节奏,看不到表演程式的化用,严格讲也就是话剧加唱。所以,我不止一次呼吁:戏曲剧目的创作演出必须要戏曲 化。在这方面,《七个月零四天》表现得很好,舞台上没有一片景片,只有几条白布从台顶吊杆垂至地面,在灯光的配合下由相应演员用手势掌控变换,时而幻化为 风雪,时而幻化为帐房。还有一队合唱队,通过合唱和队形变化,幻化出雪山、道路及战士等形态,这种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段精炼了时空转换过程,让观众仿佛置身 于无数筑路人征战的青藏线上。该剧的音乐从唱腔、器乐曲到乐队伴奏,在烘托剧情发展与人物塑造的同时,具有独立的欣赏价值。尤其是把藏族的弦子、拉伊及青 海花儿等民族民间音乐素材化入其中,使音乐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浓郁的民族地域特色,这种勇于吸纳、锐意创新的精神令人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