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该剧阳光亮丽,观众看了都很骄傲,比如写公安干警对人民的爱,他们的宽容,包括对罪犯的拯救都有。比如冷宝军的形象,从解剖人性的角度说,公安不但要保障人民幸福,还能在实践中改造人性,使人性向好的方向发展,该剧在这一方面表现得比较到位。
全方位展现了公安的科技力量
张志(《清网行动》编剧、导演):公安题材剧好多年以来尤其从公安文学的发展来看基本上还都是属于好人好事型的、模范型的,还有就是剥丝抽茧的 单线案子的公安文学的类型比较多。在这部剧中,我们就想怎么样让现在的观众去体会一个新的公安叙事。求新求变是我们的一个主要追求。表现在:
首先从公安工作本身的特点来看,现在的公安工作面对的犯罪分子已经和原来不一样了,我们不能简单地按照原来的工作方式去工作。求新最重要的一点 就是体现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一个新的思考问题的方法,这个方法其实主要就是追求理性,重视科学,把用证据来说话的理念引入到电视剧,让更多的科学仪器、科 学实验来说话,用实实在在看得见的证据作为案件处理的支撑,这点体现了刑侦和犯罪共同存在的高科技、高智商的特点。在求变上,想通过该剧得到观众包括公安 战线上干警们的一些反馈,使这种方式能够和目前的形势结合的紧密一点。
第二,该剧用了很多新的拍摄方法。该剧的创作团队相对来讲比较年轻,海归学来的比较多,尤其是特技团队,领军人物都是30岁上下。从特技制作的 角度来看,我们早晚会步入一个工业化电视剧的制作阶段。所以谁更早地占领特技制作的前沿,谁就更能得未来。现在电视剧的生产虽然产量很多,但就制作来说确 实在某些方面还可能离工业化的程度有一定的距离。所以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突破性的工作,制作时间拉的很长,该剧有1500个特技镜头,是一次尝试,从数 量来讲是挺可观的。
赵彤(中国视协理论研究室主任):可以为之击节,可以见其创新,不可以忽略其不足,是我观看《清网行动》的感受。打击逃犯、守护平安是公安刑侦 题材电视剧的基本主题;迷障重重、峰回路转,这是公安刑侦题材电视剧的常用结构;深入虎穴、坚韧不拔是公安刑侦题材电视剧的角色谱系。60多年来公安刑侦 题材电视剧创作的基本模式之所以稳定是因为人民警察的信念、职责和光荣传统薪火相传,始终未变。在《清网行动》中,这一基本模式运用的准确到位、中规中 矩,其所以令人击节则在规矩之外。刑警的使命在破案,从宏观视角来讲,刑警破案就是服众安民,所以以往我们的刑侦题材影视作品惯常讲述的故事往往终止于抓 住犯罪分子,至于有所关联的社会问题则琢磨不多,入戏甚少。
该剧令人击节之处在于,从法治与德治两方面着力塑造了人民警察的形象体系,一方面是刑警们对犯罪分子穷追猛打的情节,一方面铺展着刑警们扶危济 困的情怀。尤其是后者的情节在剧中占有很大篇幅,这种设计来自于编创者对人民警察职责的崭新理解与弘扬,谢冰洋、冯洪涛的名字里都有三点水,我以为这是象 征着荡涤尘埃的水也是滋育大地的水,这样的情节安排和姓名运用逻辑根源就出自冯洪涛他们的自觉意识,其实我们警察不光有职还有责,职是抓逃犯,责就是让老 百姓满意,后面的使命理论突破了对刑警形象的既有认识,将其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这是清网行动最可贵的创作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