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动态新闻

文艺审美视阈下的风花雪月

文艺审美视阈下的风花雪月

2014-12-29 11:12:22

来源:中国作家网 李晓峰

  花与人的生命的关系,是文学艺术家的一种自然联想。目睹美丽而脆弱的百花,艺术家所感受到的是人与草木在生命的自然变化中必然经历的共同命运。

  如果说西方文艺崇尚太阳,那么,中国艺术家则推崇月亮。中国古代文艺作品中写到太阳的,即使有也多是烈日、落日、残阳、夕阳。另外,“日”在古代诗文中常喻君王,也就限制了艺术家对太阳的大量描绘。由此,艺术家们就把目光转向了月亮。月亮阴晴圆缺的变化,极适宜表现特定的意境氛围。诚如学者夏志清先生所言:“月亮这个象征,功用繁多,差不多每种意义都可表示。”我国现代诗人徐志摩在其散文《印度洋上的秋思》中写道:“月光有一种神秘的引力。她能使海波咆哮,她能使悲绪生潮。月下的喟息可以结聚成山,月下的情泪可以培制百亩的畹兰,千茎的紫琳耿。”月色使人思绪翩翩,情感翻卷。“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这句词,把人与月的关系——及变化的同一性作了率直的表达。正是看到了人与月关系的这种特点,艺术家们借月寓情,借月抒情,赋予月亮以生命,从中传达出人的情感状态,使月亮具有情感之美,艺术之美。在他们的笔下,出现的是众多的关于“月”的意象:圆月、冷月、凉月、寒月;霜月、明月、皎月、朗月、浩月、孤月、素月、淡月、片月;弯月、缺月、败月、残月、醉月、萧萧月、凄凄月……这些意象所呈现的,已经不是物象的本来面目,本来形态,他们融注着艺术家不同的主观感受。

  艺术家的审美过程自始至终是情感的过程,审美的天地无一不是情感的天地。若对这种种月的意象加以大致的归类,我们会发现,当艺术家把自己的眼光投向夜空,当他们把自己的审美知觉转化成为意象,呈现在他们作品里的大多是望月时的怀远,望月时的思乡,由月影的变化所引起的离愁别绪……唐代诗人张九龄《望月怀远》诗中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句,是由明月而生发出的对远方情人的思念之情,整首诗由月写起,情景交融,缠绵深婉。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也是由望月而生起浓浓的思乡之情。他的《长门怨》一诗的最后两句:“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写出了后宫怨女偶然产生的感觉。月本无情,它用清辉普照大地,但深宫佳人却觉得照入长门的月光别有一番愁味,深深的怨意已渗入这种特殊的视角了。杜甫的《月夜》诗共有八句,而句句从月色中照出,道出了诗人望月思家的惆怅之情。他的《月夜忆舍弟》诗中的“月是故乡明”更是怀乡名句。李商隐在七绝《代赠》诗的前两句写到:“楼上黄昏望欲休,玉梯横绝月如钩”。这里,黄昏与登楼都是表示想念人的意象,于黄昏时分登楼,可谓愁上加愁。玉梯虚设和月细如钩都呈现着孤独和缺憾的情境。

  静与动的关系,是中国艺术中经常出现的审美情趣。动静结合,以静制动,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大传统。唐代诗人王维的名作《鸟鸣涧》云:“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人用花“落”、月“出”以及山鸟的“惊”、“鸣”,反衬“人闲”、“夜静”和“山空”。我国当代作家贾平凹亦善写月色。他在散文《月鉴》中这样写月色:“月亮正要出来,就在草坝的那边,一个偌大的半圆,那是半团均匀的嫩黄,嫩得似乎能掐出水来,洁净净的,没有一点儿晕辉;……我闭上眼睛,慢慢地闭上了,感受那月光爬上我的头发,爬过我的眉毛,月脚儿轻盈,使我气儿也不敢出的,身骨儿一时酥酥的痒……”这是一个美妙的令人陶醉的月夜,月色与人融为一体,呈现出大自然的无限美好。神秘本身就蕴含着美感。作为艺术美的“神秘”,具有不低于崇高、优美、庄严、冷峻……的品格。月色所给人的谲欢、绮丽、深冥、迷离,能够产生相当微妙的审美效果。比起太阳来,月亮更容易诱发人的神秘之感。日本著名歌人明惠上人创造的“以月为伴”、“与月相亲”的境界曾感动了无数读者,因而得到了“月亮诗人”的美称。

  • 相关阅读
  • 校园里的艺术节

    12月26日,北京市八一学校的同学们在表演汉唐歌舞《相和歌》。当日,该校第三十届艺术节开幕。本届艺术节以“颂传统 铸梦想”为主...

    时间:12-29
  • 话剧《杨洪璋》首演

      本报讯(记者李玉兰)由曾获全国“节约之星”称号、“北京榜样”上榜人物杨洪璋老师事迹改编的原创话剧《杨洪璋》日前在北京物资学院首演。“我曾教过十多门课程,思政课是我教过的最有意...

    时间:12-29
  • 让中国好故事讲出来、传得开、留得住——访中国记协党组副书记高善罡

    ①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摄影记者陈南在现场拍摄。 ②2011年9月,巴基斯坦前国家篮球队教练(左...

    时间:12-29
  • “好记者讲好故事”各地巡讲反响

    12月24日,第二路巡讲团在浙江大学的演讲反响热烈。 30位巡讲团成员的精彩演讲及相关内容请...

    时间:12-29
  • 对时代发展的深沉担当——谈郭小川诗歌创作成就

    1958年12月26日,时任中国作协党组副书记郭小川(左二)和《文艺报》副主编、文学评论家侯金镜(左三)在河北怀来与县领导(右一为怀来县委第一书记王洁波)座...

    时间:12-29
  • 开发散文研究新空间——评《媒体生态与现代散文》

      散文是中华民族精神与智慧的凝聚,也是我国一笔最大的文学遗产。然而长期以来,散文研究却远远落后于散文创作。究其原因,笔者以为重要的一点便是散文研究者普遍缺乏一种现代意识和开拓精神,他们过于迷恋传统的...

    时间:12-29
  • 电视剧行业:鼠标能否完胜遥控器?

      当下,中国的电视剧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冰与火”的考验。作为传统媒体的电视台黄金档与新兴媒体的视频网站制播剧之间,在相关政策与市场环境同时发生改变的基础上,在争夺观众和广告主的较量之中发生着...

    时间:12-29
  • “贮贝器”的生命音量与精神重量——评诗集《巫辞》

      对于古滇国来说,贮贝器已经成为承载历史记忆和地方性知识的见证。而对于爱松这样一位出生于云南的青年诗人而言,他则拥有一个更为特殊的“贮贝器”。这个“贮贝器”既与其身份和文化基因有...

    时间:12-29
  • 当代学人的命运叩询——读长篇小说《荒原问道》

      对于徐兆寿来说,《荒原问道》(作家出版社2014年4月出版)是一次突破自我的文学书写。对于当下文坛而言,《荒原问道》是一个自出机杼的独特的小说文本。这主要在于作品以独特的人物形象,厚重的精神含量,呈现了新...

    时间:12-29
  • 中国启动老电影修复基金 将修复《渔光曲》等经典

      本报北京12月28日电 (记者任姗姗)中国电影基金会日前在京举办“向经典致敬——中国老电影修复基金启动仪式”,公布了首批5家捐资机构修复的5部经典国产影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捐资修复的《...

    时间:12-2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