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进行“开笔礼”。“开笔礼”是我国古代对少儿开始识字洗礼的一种启蒙教育形式,是我国古代人生四大礼之一。
编者按
2014年已经结束。这一年,有太多的文化事件引起关注,有太多的文化话题引发讨论,也有太多的文化现象值得反思。所有这些文化事件、文化热点、文化现象构成了2014年中国文化事业发展的整体图景。在此,让我们一起回眸过去一年那些值得记忆的文化事件。以这些文化事件为坐标,不仅可以触摸这一年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脉络,也可以让人们深切感受到新一年文化事业欣欣向荣的气息扑面而来。
文艺工作座谈会开启文艺发展新篇章
2014年10月15日,文艺工作座谈会在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围绕文艺工作的根本任务、指导方针、文艺与人民的关系、文艺创作方法、文艺与市场的关系、好作品的标准、文艺队伍建设、文艺工作环境、文艺评论等问题展开科学论述,引发社会各界特别是文艺界的广泛关注。
社会各界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文艺和文艺工作者的重大使命,充分阐释了关于文艺繁荣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和指导性,拓宽了文艺繁荣发展的新境界,开启了文艺发展的新篇章,是当前文艺工作的基本遵循,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健康繁荣的科学理论指南。
座谈会后,文艺界迅速行动起来,坚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握中国精神这个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扎实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牢记使命,倡议走进基层,在大地上积极奔走,潜心生活的深处,在深入人民生活中提升思想和艺术境界,挖掘出时代的精神内核,再通过合适的形式加以艺术化的提炼,成就触动灵魂的华章,力争让文艺的“高原”上“高峰”耸立。
(记者王国平整理)
文艺评论加强队伍建设,呼唤重塑批评精神
2014年5月30日,中国文联成立文艺评论家协会,仲呈祥当选首任主席。11月22日,中国文学批评研究会成立,中国社科院副院长张江担任会长。这两件具有风向标意义的事件被看作评论界重塑批评精神的重大举措,将对加强文艺评论队伍建设、促进文艺繁荣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创作与批评本是文艺活动同等重要的两个方向,向来有“鸟之双翼、车之两轮”之喻。繁荣文艺创作,离不开文艺批评的健康发展。但纵观近年来的文艺批评,虽有成就,问题亦多多。西学为上,民族审美标准缺失;人情泛滥,批评成为廉价表扬;批评锋芒消退,判断标准混乱,文艺批评面临边缘化、公信力缺失的问题,文艺批评队伍也有青黄不接后继乏人之忧。在此背景下,这两个评论学术团体的成立,可谓应时而生,人们期待文艺批评重回应有的轨道,重塑科学、健康、锋利的批评精神。
(记者付小悦整理)
国家艺术基金正式运行,艺术资助机制发生重大变革
国家艺术基金2014年正式运行。本年度国家艺术基金共受理各类申报项目4256个,其中4124个项目通过项目审查,最终394个项目获得立项资助。通过立项的项目,根据项目性质不同,可获得几万元到几百万元不等的资助额度。获得资助的既有国有院团,也有民营机构和个人。
由于今年是国家艺术基金首个运行年度,项目申报和评审工作也存在一些不足。2015年度国家艺术基金申报指南将进行修订完善,将加强对原创性项目及新兴艺术门类的资助力度;关于传播交流推广项目,评审的重点将由项目本身逐渐转向传播交流推广的方式和方法。
国家艺术基金的成立和运行,打破了以往财政投入直接“养人”的模式,变养人为养项目,变“办文化”为“管文化”,有利于突破条块分割,推动政府职能转变,这是国家艺术资助机制的重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