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韩业庭整理)
全国各地掀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热潮
2014年是孔子诞辰2565周年,全国各地掀起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新热潮。
2014年9月,国际儒学联合会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孔子基金会共同举办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系列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了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并就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问题发表重要讲话。
各地、各单位以及相关行业纷纷结合自身特点就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采取了切实措施。比如,山东省采取图书馆加书院的模式建设尼山书院,在社区和乡镇推广社区儒学和乡村儒学。广播电视行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汉字英雄》《成语英雄》《最爱中国字》《中华好诗词》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成为各大卫视上的一道亮丽风景。教育领域,教育部4月份发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今后中国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此外,各地今年陆续启动了培育新乡贤的活动,发展乡贤文化成为地方弘扬和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抓手。
(记者韩业庭整理)
政策扶持激活文化产业活力
2014年以来,我国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频出,力度空前,发布了《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进一步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支持电影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此后《关于大力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2014年度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拟支持项目公示》等政策也相继推出,文化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在政策支持下,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趋势凸显;以资本为纽带,文化产业并购重组风云突变,以整合资源、突出主业、做大做强为重点,国有文化企业实力和控制力不断增强,涌现出一批总资产和总收入超过或接近百亿元的大型骨干文化企业。与此同时,文化企业上市蹄疾步稳。目前,上市文化企业已达到45家,其中国有或国有控股文化企业31家,在证监会预披露的630多家拟上市企业中,文化企业有20多家,文化板块已成为A股市场的一股新兴力量。
(记者李慧整理)
全民阅读呈现新气象
2014年,全国范围内北京三联、杭州“悦览树”、深圳书城中心城等十几家书店开始探索24小时的经营模式,努力打造“深夜书房”,力推全民阅读。
8月初,北京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杭州“悦览树”24小时书店、深圳书城中心城24小时书吧,联合青岛、西安、郑州等地的8家24小时书店,发出了“打造‘深夜书房’,力推全民阅读”的共同宣言,就开办24小时书店的宗旨、目的、经营模式等,达成了共识,旨在创新拓展书店服务职能,为广大读者读书提供便利,为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和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正能量。
在微博、微信、微阅读充斥读者眼球,新媒体挑战不断的环境下,24小时书店经营模式的开启,不仅有利于增加实体书店的客流量,也有利于培育全社会的阅读氛围和书香中国的建设。
(刘彬整理)
“丝绸之路”“大运河”联袂申遗成功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大运河”以及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跨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顺利通过评审。从而使我国的世界遗产总数达47项,仅次于意大利,位居世界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