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延安《讲话》有两个层次的基本论述,一个是明确地提出以工农兵为主体的人民本位文学观,这是中国革命和革命后建设不能离开的根本目标; 另一个是实施人民本位文学观思想的主要方式。在第一个层次,毛泽东明确地提出,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毛泽东论文 艺》(增订本)第45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 “无论高级的或初级的,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而利用。”(同上书,第52页)毛泽东的人民本体文 学观的主体是十分明确的,它始终都是指向社会下层的从事基本物质生产的工农劳动者。它要让创造物质文化的劳动者,也成为精神文化的拥有者,把剥削阶级社会 几千年中“劳动生产了美,但是却使工人变成畸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158—159页,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的被颠倒了的历史再重新颠 倒过来。其基本思想是革命文学必须把人民群众作为文学活动的主体,必须把写作的目的、写作的服务对象,即为什么人写作看成为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根本问题、原 则问题,革命文艺必须为人民服务,“首先是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而利用”。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不仅是政治的、经济的,也是文化的。文化 和美学的资源由谁占据,这是一个在阶级社会中什么阶级占有社会支配权、统治权的大问题。人民本位文学观的核心思想是“粗黑的手掌大印”,占总人口大多数的 工农劳动群众要掌握文学艺术的霸权,让文艺真正成为人民当家做主的文艺。
在后一方面,主要提出了以下几个论点:
一、人民文艺应当表现“新的人物和新的世界”。这个新的人物就是以下层劳动者为主体的人民,新的世界就是革命后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在当时是以 陕北等革命根据地为主体的“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新的人物和新的世界应当是人民文艺的主要描写对象和歌颂对象。这是无产阶级建立文学艺 术霸权的主要途径。
二、由于在当时中国工农劳动群众长期被剥夺受教育的权利,能够通过文艺传统的系统学习进行文艺创作的作家艺术家许多都没有像劳动人民那样的生活 经历,因此作家艺术家有一个深入生活,树立劳动人民世界观、美学观,熟悉人民生活的过程。完成了这个过程,艺术家才可能以人民的眼光去看世界,书写人民的 情感、梦想。正如毛泽东所说,“革命的文艺,则是人民生活在革命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惟一源泉”。 “中国的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惟一的最广大 最丰富的源泉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群众,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然后才有可能进入创作 过程。” (同上书,第49页)
三、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人民文艺要表现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伟大力量。“革命的文艺,应当根据实际生活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人物来,帮助 群众推动历史的前进。例如一方面是人们受饿、受冻、受压迫,一方面是人剥削人、人压迫人,这个事实到处存在着,人们也看的很平淡;文艺就把这种日常的现象 集中起来,把其中的矛盾斗争典型化,造成文学作品或艺术作品,就能使人民群众惊醒起来,感奋起来,推动人民群众走向团结和斗争,实行改造自己的环境。” (同上书,第4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