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展延拓宽中回归传统
摘得全国美展中国画类惟一金奖的《儿女情长》,再度印证了近些年工笔画外沿强劲拓展的势头。年内,工笔画各种专项展依然是中国画展的主角。6月 12日,以“精致立场”为主题的全国第二届现代工笔画大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展出了来自全国各地近500位艺术家创作的400余件作品。12月6日,以 “托古改制”为主题的当代工笔画展在今日美术馆展出,画展集结了12位前卫性工笔画家的数十件作品,“托古改制”的寓意也鲜明表达了这些画家如何借用传统 工笔语言进行当代性文化隐喻表达的尝试。12月28日,以“多重空间”为主题的厦门全国工笔画双年展在厦门美术馆举行,画展邀请当代富有探索性的39位工 笔画家参展,并以“物性寓言”、“表情截屏”、“澄怀之境”和“花木悦容”四个专题对工笔画艺术语言的潜性空间进行了探讨。
相对于“水墨为上”的文人画时代,“精工”已成为今天技术理性时代的审美崇尚。顺应此种审美潮流,工笔画一方面因汲取欧洲写实绘画语言而获得极 为宽广的现代视觉经验表现,另一方面也因此种欧式语言的汲取而逐渐进入当代艺术语境,工笔画成为当下最不确定、最具有变革性的画种。“精致立场”的提出, 也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科技文明对于我们观看方式与审美触点的改变。的确,这个时代对于精工技艺的崇尚、对于图像信息的消费,已衍化为一种闲适优雅的精神向 度和富丽精致的美学范式。获得金奖的《儿女情长》固然以一种纯厚的中国式家庭伦理观的展现而博得人们的喜爱,但精致细微的写实语言更表现出当代人的审美趣 味。写实,在当下已不仅仅是一种造型语言,而是精致立场的一种审美呈现,是科技文明造就的读图时代一种最习以为常的美术生活经验。
年内的其他中国画大型群展还有:以“澄怀味象”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院展,该展以文心哲思为基础,强调用纯净的心性与笔墨来感 怀属于时代的审美理想;以“多彩中国梦”为主题的2014中国百家金陵画展(中国画),是百家金陵画展自创立以来的第十届展览,该展项业已成为当代倡导现 实主义美学理念的知名品牌;以“辑页掇英”为主题的第三届杭州中国画双年展,试图以中国画特有的册页形制来推动中国画传统的当下活化;以“写意中国”为主 题的2014中国国家画院年展,以年度展的方式呈现了国家画院一贯倡导的中国画写意精神。相比于工笔画的红火,写意画显得冷清式微,“写意性”或“写意精 神”成为美术界年度高频词。大家似乎都看到了当下中国画存在的症结,却无力改变现状。中国画传承与发展的路径在经历全面接受西学并发生了巨大变革之后,也 变得越来越游移不定。7月28日,由多家学术机构组织召开的中国画学的传承与发展学术研讨会,就中国画学的体系及传承发展规律进行了深入探讨,会上对中国 画学核心价值观展开的激烈论辩,或许揭示了人们今天对于中国画学精髓的多种价值思考。
写实作为当代中国的文化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