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中拔得油画头筹的《桥上的风景》,塑造了林风眠、吴大羽和林文铮等作为中国现代主义艺术先驱的形象,但颇具意味的是该作恰恰是以精湛的写实技艺而荣获大奖,这或许揭示了写实油画移植中国重获新生的历史寓意。
写实油画在欧美日趋式微之时却于中国再生复活,一直是当代艺术批评家与艺术史学者探讨和争议的话题。7月25日,以“沃土中原”为主题的吾土吾 民油画系列邀请展在历经了西北、东北、江南、华南和西南片区展览之后,终于在中原之京、津、晋、冀、鲁、豫收官,这或许能够让我们从历史文脉的梳理中寻求 写实油画在中国活化的解答。如果说厚重感是中原油画的基本文化特征,那么,这种厚重感首先来自于此种艺术能够敏锐地述说历史与表达现实。在中国,没有哪个 地区会像中原这样有着强烈的国家艺术意识,中原油画凸显出的刚健与质朴,其实更是一种民族担当意识的外化。因而,通过写实油画表达现实主义美学思想,也只 有在中原才能获取得天独厚的条件。或者说,写实油画是中原文化的选择,是中原油画最基本的艺术风貌。
这种文化观念无疑也决定了当代中国文化腹地的油画艺术审美取向,甚至于在当代艺术袭来之时仍然处于立定的姿态。创立于2003年的中国写实画 派,就是这种文化观念作用的结果,纯正严谨的思维在此成为中国写实油画“寻源问道”的艺术理念。几乎集结了当代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写实画家,在这面旗帜下不 懈地探索中国文化现实中的写实精神,攻克中国油画造型与色彩的难题。11月7日,中国写实画派十年展以回顾的方式展现了靳尚谊、陈逸飞、艾轩、杨飞云、王 沂东、郭润文和冷军等中国当代31位成就卓著的写实画家450幅作品,从他们的创作可以窥见中国当代写实油画并不相同的艺术追求与斑斓多彩的风格面貌,尤 其是他们在古典主义中寻求的高贵与典雅,也几乎折射了当代中国社会普遍尊崇的一种审美趣味。
当然,油画在中国的发展并不惟写实的单一面目。譬如,第五届广东当代油画艺术展就以“叙事性图像”为主题,强调油画艺术并不在语言、而在叙事性 图像对于当下现实社会的介入。再譬如,第二届中国油画双年展就以“在场”为主题,并通过“历史之场”、“生活之场”和“突围之场”来呈现油画家怎样以艺术 的方式“在场”,展览的突出特色并不在于展览一件完整的作品,而在于展示创作过程的各类草稿,以此呈现艺术在场的心路。还譬如,在山东举行的中国油画风景 作品展再次以“可见之诗”为主题,强调观看的风景与表现的风景之间构成的某种“诗性”特征。但即使是这些着眼于当代性或观念化的油画展,仍不难从统计学的 角度得出一种概率,也即写实油画仍然是中国油画的主角,而且这种写实并不局限在对于欧美哪个时段油画的研习模仿上,而是从欧美艺术史的宽广视野寻求当代中 国文化的创造。
消费社会的民生形象
年内播及面最广的展览当属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相较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八九十年代美术作品里呈现的新中国改天换地的劳动人民形象、新时期改革开 放的人文风貌,新世纪美术作品里描绘的中国人文形象则更多地转向了以消费性为特征的后现代社会人文图景,许多作品试图触碰新中国成立以来较少涉及的消费性 社会给予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这种社会变迁之于人的精神心理的反应。这种对于当代中国生活的描写,也最集中地呈现在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的众多作品里,甚至 于成为本届全国美展的显著特征。这一方面体现了中国社会在一些发达的中心城市进入后现代社会之后,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文化观念的深刻改变,许多作品成为此种 生活样态敏感而细微的心灵镜像;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当下美术创作试图从某种类型化题材或概念化主题的阐释中挣脱出来,在捕捉那些真切自然的生活表情中扩大表 现半径、挖掘某种陌生化的新鲜美感,从那些看似无意识情绪的释放里触摸某种真实的存在,在那些看似庸常与琐屑的生活现场中揭示某种人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