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上世纪20年代以后,是中西艺术交流、交融、交会的黄金时代。一批中国青年来到欧洲系统学习油画。油画是西方绘画的主要画种,也是最有表现 力、且冲击人心的画种。西方绘画史,其实就是油画家的历史。徐悲鸿、林风眠、庞薰琴、吴作人、潘玉良、赵无极、吴冠中等等画家,年轻时都在西方接受油画专 门训练,并且后来都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标杆人物。他们在艺术生涯的最初阶段,无一例外对油画推崇备至,可是当真正掌握写实油画创作技能之后,却都回归中国 绘画的审美传统,在水墨情趣中寻找创作养分。
西方绘画自一战之后,整体上从具象转向抽象,描绘物体的像与不像,已经并不重要。绘画开始注重形式的美和画家情绪的主观表达。苏立文在书中 坚信:西方绘画这种革命性的转型,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从东方艺术中受到的启发。西方现代绘画一百前才完全从真实形体的藩篱中走出来,而中国绘画从来都没有追 求过形体的真实,而是借景抒情、借物表意,观念传达一直是作品的重点。改革开放至今,大量西方经典艺术作品前来展出,中国艺术作品在西方展出也成为常态, 这大大拓展了中西方艺术家们的眼界。所以,摆在中国艺术家面前的境况是:吸取西方艺术有益养分的同时,如何创作具有民族风格、中国气派的作品成为社会关注 的焦点。
《东西方艺术的交会》
〔英〕迈克尔·苏立文 着
上海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