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上午,记者来到临高县北部的“临高角解放公园”。丽日蓝天之下,园区的花草树木充满生机和活力。大海已经退潮,远离了岸边,因此园区异常宁静,使得那里的热血丰碑和烈士纪念碑愈发显得庄严和肃穆。在“临高角解放公园 ”,记者遇到了附近昌拱村的2位八旬老人王子志和王春华,在他们的讲述中,60年前的枪炮声仿佛又回响在耳边。
解放大军挥师渡海
“60年前的4月17日早上7点多,我们听不到海边的枪声和炮声后,才走出家门,看到身材高大的解放军战士走进村来,每个人的腰上都别着一圈子弹,样子很威武。有位年轻的军官还面带微笑,盘腿坐在地上,铺开随身带来的地图,向村民问路。”王子志和王春华回忆道。
1950年4月16日晚上7时30分,第四野战军渡海作战兵团第一梯队西路编队———40军主力部队6个团的18700余名指战员,在军长韩先楚、副军长解方的率领和琼崖纵队参谋长符振中的协助下,分乘300多艘木帆船,从雷州半岛灯楼角一线海岸起航,预定在临高角的昌拱和美夏一带海岸登陆。
4月17日凌晨3时左右,韩先楚率领的40军主力船队开始在临高角东边的博铺港抢滩登陆。据《海南登陆战》一书记载,当时岸上的国民党守军拼命抵抗,用密集的炮火向海上射击,许多船中弹起火。韩先楚的指挥船也受重创,但他毫不在意,对着报话机大吼:“各船火力给我还击,狠狠地打!”一场恶战过后,敌军被击退。清晨6时,主力船队全部登陆。
抢占制高点歼顽敌
当韩先楚在海边酣战时,敌军位于临高县城西边制高点———高山岭上的炮兵营地,也被3月6日和3月27日渡海的苟在松和刘振华等人抢占,全歼了一个营的敌人,操纵了山头上的2门重炮,然后掉转炮口向海边的敌人防御阵地猛轰,摧毁了国民党军队的一个个核心工事,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主力船队顺利登陆。
临高人都知道,高山岭是县城附近的唯一山岭,约200米高,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谁占据山岭,谁就握有战斗的主动权。
当天傍晚时分,登陆部队与接应部队来到高山岭脚下会师。韩先楚挥动着拳头,兴奋地对符振中等人说:“打了一辈子仗,还没有见过如此激动人心的一幕!”
13烈士长眠龙门村
从临高县城通往临高角的路上,离海边不远有个龙门村,村子西侧有座烈士坟墓,村民们都知道,那里埋葬着13位解放军烈士。
原来,1950年4月17日早上,国民党在临高角的海军和陆军先后被打跑后,不甘认输,又派来2架飞机乱炸一通。当时,119师副师长黄长轩带着队伍从美台村里出来,刚走到龙门村附近就遭到敌机轰炸,他本人也被炸成重伤,不久离开人世,年仅36岁。那时,他的儿子黄世星刚出生6个月。
与他一起牺牲的还有另外12名指战员。如今,他们就长眠在龙门村村边。
娘家在美台村、后来嫁到文潭村的林碧玉阿婆,今年已经84岁。她还记得黄长轩副师长牺牲前,曾在她家歇过脚:“我那时也不知道他是位师长,后来他牺牲了,大家传开了我才知道的。那位首长人很好,在我们家里吃饭,死活不肯用我们的米,一定要用他们自己带的米。”
村民告诉记者,每年黄长轩的儿子黄世星都会到临高给父亲扫墓。
亲历者说
4月20日上午,在绿树成阴的临高角解放公园里,亲眼目睹解放军登陆临高角这一历史事件的当地渔民———82岁的临高县临城镇昌拱村村民王子志老人,向记者讲述起了当年的情形。
“(农历)二月三十那天下午五六点的时候,国民党就不让我们出海抓鱼了。”王老回忆起60年前的那段往事时,依然记忆犹新。也就是在那一天———1950年4月16日傍晚,第40军近2万名指战员从雷州半岛的灯楼角启渡,预定在临高角附近的昌拱一带海岸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