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秘史再现

腊月二十四扫尘习俗起源:传说灶王爷大战三尸神

腊月二十四扫尘习俗起源

2013-01-31 17:23:42

  除旧迎新,首先要干干净净,把“穷运”、“晦气”扫出门

  腊月二十四这天,各家不光要打扫屋子、洗衣服,还要洗澡、洗头

  至于为什么要扫尘,民间有个传说:这是灶火爷为搭救凡人想出的办法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33岁的郑州市民刘女士还记得,小时候在农村,这一天全家齐上阵扫房子,屋里屋外一尘不染,奶奶做活儿最细致,灯泡、画轴都要擦干净,往往要忙到晚上。而洗澡、洗头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不偎着火,头发洗完都能结成冰凌子”。

  扫尘记忆

  天再冷也要洗个头

  郑州大学教授、人文学者、民俗专家高天星说,在尧舜时代就开始有春节扫尘的风俗。

  按民间的说法:新春扫尘有“除尘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刘女士说,那一天,男人负责力气活,彻底清扫屋内上下,还要把平常不用的碟子、盆、酒盅、酒壶洗干净以备过年用。

  拆洗被子、衣服,这活就是女人的了。旧时一般人家结婚时的棉衣棉裤要穿很久,有的甚至要穿到老,只是外面的罩褂罩裤三五年重置一下。到年关都要脱下来洗,又没有替换的,碰到雨雪天就热闹了。

  此外,人们还要洗澡,称为“洗福禄”,洗去一年的晦气,迎接来年的新春。

  因为天太冷,老家冬天洗澡就成了一件大事。但过年将近,想着要穿新衣服,这澡是一定要洗的。先烧一大锅水,房间里放上一盆炭火,家里人还得轮流洗澡,有时候实在太冷,至少也要洗个头发,“不偎着火,头发洗完都能结成冰凌子。”

  扫尘来历

  初见于尧舜,盛于唐

  高天星说,古代人相信万物有灵论,以为家中的刀、井、灶各种物件都有神明主司。人们也是基于这种信念,认为必须选一个百无禁忌的日子清扫屋子。

  据《陕西日报》报道,“帚”字已见于甲骨文。陕西出土的商周青铜器上,就有“子持帚作洒扫形”的铭文。可见,人们在几千年以前就用扫帚扫除了。《礼记》中,有“凡内外,鸡初鸣……洒扫室堂及庭”的记事。这说明,人们在很早以前就知道污秽、尘沫与传播疾病有关。

  据传说,早在尧舜时代,我国人民就有了“扫年”的习俗,它起源于驱除病疫的宗教仪式,后来,逐渐演变为年终的卫生大扫除了。到唐代,“扫年”之风盛行。据宋人吴自牧《梦粱录》记载:“十二月尽……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以祈新岁之安。”

  扫尘工具

  鸡毛掸子是“主力”?

  一把带叶的竹子扫帚,绑上一根长长的竹竿,便成了扫尘利器。

  草帽和口罩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作为中原百姓,鸡毛掸子一般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它除了吸尘性好、轻柔外,为啥受欢迎,还有个说法。

  鸡毛掸子多由公鸡尾部、背部的羽毛制作,公鸡在民间常作镇宅避邪之物。另外,“鸡”与“吉”谐音,也意味着吉祥如意。

  如果你还能记起儿时过年的甜蜜,来吧,在新浪微博@河南商报,也可以拨打河南商报热线电话0371-86088666,我们一起重温年的味道。

  征集

  扫尘传说

  • 相关阅读
  • 揭秘巴金小说《团圆》中王成的原型

      巴金的中篇小说《团圆》,1961年8月发表在《上海文学》上。小说中描述的王成“年纪不过三十多点,来到朝鲜,水土不服身体不大好。”“这个团完成了上级给的任务,友军也终于赶到了。只是王成没有...

    时间:01-31
  • 从春节习俗看古代中国人思维方式:顺应规律

      从春节习俗看古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何星亮  春节是中国人辞旧迎新、阖家团圆的节日,是中国最盛大、最重要、最热闹的节日,也是文化内涵最丰富的节日。中国人过春节有很多传统习俗,如...

    时间:01-3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