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吴化文:字绍周,山东掖县人。1920年从军,曾任冯玉祥部团长、韩复矩部手枪旅旅长兼济南警备区司令。起义前夕,吴化文任整编第96军军长兼第84师师长。
1948年济南被围困时,由于我党多次去吴部做工作,最后说服了吴化文,吴于10月19日晚率所部二万余人宣布起义。
在济南战役的关键时刻,吴化文率两万多人起义,打乱了济南守敌的防御体系,动摇了敌人坚守济南的信心,加快了胜利进程,减少了部队伤亡和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可以说吴化文为人民立了一大功。
10月22日,毛泽东主席发电祝贺吴化文起义,朱德总司令和华东野战军首长也致电吴化文祝贺。10月2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宣布:吴化文部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军,任命吴化文为军长。
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发起了渡江战役。吴化文和他领导的35军参加了这一战役,他们在攻占了长江北岸的三浦(浦口、浦镇、江浦)后,和其他解放军部队一起攻占了国民党政权首都南京,把红旗插在总统府上。吴化文部略事整顿,即迅速南下,追击国民党残军。5月3日解放浙江杭州,吴化文被任命为杭州警备司令。
新中国成立后,吴化文曾任浙江省交通厅厅长,1959年起任浙江省政协副主席。1962年,吴化文因病逝世,终年58岁。
五、廖运周:安徽淮安人,黄埔军校毕业。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北伐和南昌起义。大革命失败后,接受中共的秘密指示,长期在国民党军队中隐蔽。起义前,廖运周任110师师长。淮海战役期间,廖运周率全师官兵举行战场起义,投入人民解放军行列。
廖运周撤出战场后,陈赓司令员就亲切地接见了他。不久,毛泽东、朱德亲自发来电报祝贺。并宣布110师被改编为第二野战军14军第42师,廖运周任师长。接着,这支部队参加了渡江作战,横扫江西,解放两广,征战云南,进军西藏,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屡立战功。
新中国成立后,廖运周担任沈阳炮兵学校校长兼党委副书记,吉林省体委主任,民革中央常委兼秘书长,祖国统一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任全国政协第五、第六届委员,民革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委兼秘书长。1956年5月11日在北京逝世。
六、孔从洲:陕西西安灞桥人,杨虎城的部属。西安事变时,孔从洲任警二旅旅长兼西安城防司令,参与了这一事变。在这次事变中,孔从洲是负责解决驻在西安的中央军。事变的当天夜里,孔从洲带领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将国民党嫡系部队包围,发起极为猛烈的攻击。3小时后,孔从洲顺利地将中央军解决。
1946年,孔从洲任国民党38军中将副军长。同年率55师于河南巩县起义。起义后,与前一年起义的17师组建了西北民主联军38军,加入晋冀鲁豫野战军行列,归属陈赓兵团领导。1948年后,任豫西军区副司令员,郑州市警备司令,第二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南军区炮兵司令员兼第二炮兵学校校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第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后与毛泽东结为儿女亲家。
七、何基沣:河北省藁城县人。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后投身于由冯玉祥领导的西北军,曾参加过“首都革命”、五原誓师、中原大战等。后任29军第37师109旅副旅长。长城抗战时,何基沣身先士卒,率领大刀队与敌人激战,取得喜峰口战斗的伟大胜利,歼敌6000余人,何基沣因战功卓著被提拔为110旅旅长。卢沟桥事变时,何指挥所部英勇抗击日军,胸部受重伤。1938年何秘密到延安,受到毛泽东几次接见,并在抗大做报告。后受党派遣回原部队任77军副军长,1939年入党。淮海战役前夕任第3绥靖区副司令。张克侠,河北献县人,保定军校毕业。中共地下党。七七事变时任29军副参谋长,解放战争时任第3绥靖区副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