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杨虎城与西安事变》
作者:杨瀚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内容简介:
1937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的发生,打破了蒋介石60天剿灭红军的美梦,促进了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形成半年后的全民抗战新局面;促进了国内政治力量的分化与新的组合,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牵动了国际大局。
西安事变研究卷帜浩繁,然仍有诸多未澄清问题:杨虎城在西安事变中起了多大作用?是什么角色?蒋介石为什么杀他而不杀少帅张学良? 杨虎城将军之孙杨瀚先生费时多年,在收集整理解密档案和大量当事人私人文件的基础上完成此书,还原了西安事变的本来面目,记述了杨虎城将军为了促进团结抗日实现民主首倡“兵谏”捉蒋而因之丧失军队、惨遭杀戮的悲壮人生,披露了关于西安事变的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
作者简介:
杨瀚,杨虎城将军之孙,1980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996年移居加拿大,现居北京。曾在1999年和2000年两次到夏威夷探望张学良,完成其父亲杨拯民的遗愿。2000年后专门从事西安事变暨杨虎城研究。着有《杨虎城大传》,并发表诸多有关西安事变、杨虎城的研究文章。
书摘正文:
写在前边的话
西安事变已经过去了76年,这段历史虽已过去,但尘埃并未落定。
一篇历史感言,引发两岸较力
从西安事变后到1955年的18年间,除1937年12月蒋介石发表了一篇《西安半月记》作为国民党方面的官方基调来反映这个事件外,不论是国民党、共产党还是社会舆论,对这个历史事件虽不时有所提及,但都没有再就这个事件做出翔实的叙述。其原因从国民党蒋介石方面是害怕世人了解事变的原委、过程、真相;共产党方面则忙着建国安邦;而舆论界并不掌握事件的史实。
1955年,在西安事变中曾亲身参与营救蒋介石的郭增恺,出于对老友杨虎城的情感和对历史的责任,以少有的知情者身份写下了《一个没有交代清楚的问题——西安事变十八周年感言》这样一篇长达十万字的文章,在香港《热风》杂志上连载。西安事变的真相从一个新的角度第一次系统公布于世。
郭增恺的文章一出,戳穿了蒋介石长期隐瞒事变真相,编造和歪曲历史事实的许多谎言,在海内外引起强烈的反响与震动。
看到这篇文章,蒋介石急了。他一面派特务给郭增恺寄去装有子弹的恐吓信,同时启用已被他软禁了20年的张学良。
1956年11月13日,蒋介石单独召见负责管理张学良的保密局少将刘乙光,询问张学良的读书、身体及年龄,并命刘向张宣布两项禁令:不准收听中共广播;不准同警卫人员接近。张闻听之后,颇有震雷贯耳之感,“反复思维,深自反省”。紧接着蒋介石又下达了让张学良写出西安事变回忆的指令。张学良在日记中这样记述:“老刘前日连夜去台北。今日返,午饭后来余屋,告知我,彼系被总统召见,告他令我写一篇西安事变同共产党勾结经过的事实,再三嘱咐要真实写来,并说此为历史上一重大事件。言后又再告刘嘱余要安静。”于是,张学良按照蒋介石的吩咐开始撰写西安事变回忆录,一个月后完成了初稿。
1956年12月18日,刘乙光到达台北,将张学良的回忆长函面交蒋介石。同月20日,蒋即传唤刘乙光,声称“(张学良)对共产党(的认识)已有进步,我甚安慰。他将来对革命还可以有贡献”。同时命刘将郭增恺的文章转交张学良,要张在回忆录中加以驳斥:“这篇东西(指郭文)对我们俩都有关系,必须有以辟明以示后人。”言谈之间,给刘的感觉是,蒋“需要甚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