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美文趣文

书生写照:死读书,读死书和读书死

2010-03-23 17:23:26

来源:吉林日报

  读书人读书成瘾,爱书成癖,日久天长,气场往往与众不同。文雅些说,是书生气;直白点讲,是呆傻气。称泛“书生”,臧否未定;直呼“书呆子”,褒贬自明。好在书呆子不以为忤,反倒乐用张岱语来解嘲:“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话虽这么说,书呆子心里也明白,那些与己有交情者,大多仍属同一类人,毕竟同声方可相应,同气才好相求。

  读书人与书,不说前世有因,只见今生有缘,被书启蒙,由书陪伴,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一辈子,不离书。死读书,“死”是态度;读死书,“死”是内容;读书死,“死”是写照。

  漫画家丁聪生前一大爱好,就是爱书成癖。其书房名叫“山海居”。“山”指书堆得像山一样乱,“海”指找一本书像海里捞针一样难。尽管如此,丁聪还是明确表态:“明天我要死了,今天我还要买书。”是否如愿,另当别论,书生呆气,已见一斑。更有一位书呆子,暮年买书不断不说,居然与书店老板约定,打算预留一笔钱在书店,委托老板待其死后,隔些日子就焚点新书给他,以便他在阴间也照读不误。耽书若此,虽是笑谈,闻之却不能不陡生敬意。

  有一位外国妇女,姓名、国籍、种族未详,只知她到瑞士苏黎世,是为寻找“有尊严地活着,有尊严地死去”那家尊严协会,请求实施安乐死而来。大限将至,她要求协会工作人员给她一些时间,来读完手头一本书。3个小时后,她读完书上最后一行字,按响电铃,离开了这个世界。不必探究那本书是什么书,也不论那书对她本人有无特殊意义,单是这人生最后细节本身,就足以令人感叹。

  和平年代,读书死多属静态;动乱时期,读书死也可呈动态。梁文道文章《笑话》开头云:“读到一个故事。从前匈牙利有位贵族叫查洛斯特公爵,酷爱读书,生性幽默。革命期间,他也被推上了断头台。押解途中,他仍一边走路一边看书,镇定如常。等到脖子被架在台上,用不着看着路面了,于是他就从容地掏出一支笔来,趁刀子还没落下来前,在刚刚读到的精句下面划线作记号。”脖子都被架上断头台了,眼瞅着人头就要落地,公爵大人还没忘记给书中精彩句子划线,可见在他心目中,生死可以置之度外,好句子却万万怠慢不得。

  公爵往日种种行径姑且不论,仅凭划线这个动作,就可以断定他不光是个书呆子,而且呆到了极致。“天鹅之歌”,知音何在?痴迷如此,谁人能解?书呆子之呆,呆就呆在既不在意外人评价,也不苛求他人理解,自得其乐,其乐融融。

  聂震宁在一次图书捐赠仪式上说:我曾经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工作过。人民文学出版社流传着老社长、现代著名作家楼适夷讲的一个关于读书的故事。在上个世纪 20年代末,楼适夷参加革命后,曾坐过监狱。在监狱里难友们经常传阅一些图书,一方面打发寂寞的时光,一方面抓紧时间学习,为了以后更好地参加革命斗争。与他关在同一个牢房里的一位难友,已经被判了死刑。当一本书传到这位难友手上时,已经是一天的黎明时分,而那天是他被执行死刑的日子,可这位难友在拿到书后却依然抓紧时间读了起来。

  楼适夷当时还很年轻,心想,等一会儿他就结束生命了,为什么还要读书呢?这个时候读书还有什么用呢?那位难友一直在认真地读,直到狱警叫他的名字把他带走时,才把书放下。多年以后,楼适夷理解了,读书就是人生活的一部分,是生命的需要。

  石在,火种不会绝;书在,书呆子也不会绝。读书既是生活构成部分,又是生命需求所在,读书人生命不息,读书不止,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环环相扣,其实并不难理解。

  • 相关阅读
  •   一个下雨的下午。  同心爱者是不能分手的,分手后整个世界都会对你冷眼相背。一个女人,一个忘乎所以爱过的女人,人们顶多能在最初给她几分同情,此后,同情转成冷漠,然后她就只能在自己的幻想和回忆中生活。...

    时间:03-23
  • 朱镕基:只要讲话,就会把人吸引

    朱镕基其人,颇有魅力。原因之一,是说话非常有特点,且不说其办事作风,嘁哩喀嚓,雷厉风行,只要一开口讲话,就会把人吸引。...

    时间:03-23
  • 重情又好色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曹操

      一个文武双全的人  曹操文采武略俱全。身居战乱之际的他,行军打仗“因事设奇,谲敌制胜,变化如神”,他曾写了一部十多万字的“兵书”。曹操的自身武艺也很高强,尤其擅长打猎,曾经一天...

    时间:03-23
  • 四大名著:中国人的四面镜子

      明代书商首提“四大奇书”。最近几十年流行起来“四大名著”。中国古代小说能称得上名著的何止这四部?《儒林外史》、《聊斋志异》、《孽海花》……哪个不算?区别就在这&ldquo...

    时间:03-23
  • 张爱玲的三次婚恋:活过,爱过,当然也艰难过

    资料图片:张爱玲与丈夫赖雅。  2009年2月22日,张爱玲16万字的《小团圆》出版,这部完成于1976年尘封33年的长篇小说一经面世,便引起了新一轮的“张爱玲热”。  《小团圆》出版之前,有关张爱玲与胡...

    时间:03-23
  • 张爱玲的穿衣秘笈:"别致就行"

    张爱玲(图片来源:广州日报)  在现当代著名的作家群中,才女作家张爱玲是极富个性的一位。这不仅体现在她的作品中,也表现在她的为人处世上。有一次,她为小说《传奇》的出版去印刷厂校清样,穿了一身奇装异服...

    时间:03-23
  • 脏话,曾是我们拿起塞林格的理由

      在外文系读书的时候,感觉词汇量特别贫乏的是脏话。后来听高年级同学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中有785个粗口,我们没作停留就赶往图书馆。馆藏的几本塞林格后来一直呆在我们寝室,记不清轮流借了多少次。  要说...

    时间:03-23
  • 园林:文人诗意的栖居地

      根据史料记载,中国远古就有园林。但是把园林作为赏玩的空间与审美的对象,并从中体现出一种文人的雅趣,却是后来,也就是两汉以后,才渐次出现的。从历史上看,文人造园在明清以前就有很大的发展。而要追溯其中...

    时间:03-23
  • 于丹:读书就像“老牛吃草”

      我前段时间爬了庐山——带着30年来对苏东坡及其作品的理解,寻着他的足迹,我用心去看、去听庐山。置身其中,我对苏东坡有了一种新的阅读体验:原来他的作品中蕴藏禅悟!比如我们都熟知的他写庐山的&l...

    时间:03-23
  • 用爱情冲杯咖啡

      用爱情冲杯咖啡(节选)   初见葛郁成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奇才!简直让人担心他即将才尽!冷酷,中国版高仓健!”在这伙满眼惊羡打一脸感叹号的人群里,大部分的人还是会对葛郁成一直保留...

    时间:03-2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