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精品意识与质量保证。作为文化产品的制造者、提供者,不仅要适时提供各界所需产品,更应提供有价值、有意义的精品,在这一点上,中华可称楷模,传承历史,从不后人,提倡教育,勇当先锋!当年编校《四部备要》,以支付一元一字市错讹之纠,影响无远弗届,虽不无为市场招徕生意计,但其求实、求精之心则让人们折服,真所谓道在术中也。近五十年来,作为出版业务调整后的古籍整理专业机构,其所推出之产品以规范、严谨而享誉天下,学界无不以“中华新校本”为最善本,质高量多,独占鳌头。虽有吹毛求疵者,但中华从不止步于已成,而是不断完善、巩固,所以在新的时期,再肩修订国史二十四史之责,诚不二之选,中华更视为当然之责。
从视质量为生命,进一步上升为出版标准,尤其是古籍出版标准,并一一践行之,这对中国现代出版业的贡献与价值是难以取代的,有之,则唯有商务印书馆之辞书编校标准了。
正因为如此,求精、求实的学术界,怀揣着期待与理想的文化界人士,因读中华书,因交中华人,因在中华出书养育成学术文化界独一无二的“中华情结”,这份巨大的精神财富,不仅让中华的美誉得以永续,更让其在发展、前进中得到无限的资源与广泛的支持,让其立于不败之地。
最后一点,中华百年,又是在挫折中成长,在发展中奋进。没有哪一个文化教育机构如百年中华之命运起伏:民六危机,一折八扣风暴,陆费逵英年去世,“四清”下放,古籍市场萎缩,改革变质……场场阵痛,步步惊心,但中华人在风雨飘摇中坚守,在传承与创新中前进,在信念、价值和市场中抉择,其本身已养成一种文化,造就一个品牌,化成在难以统计的产品之中,潜移默化于中国文化的延续与进步。
我们希望,在文化强国的新征程中,大家不仅要呵护这块文化阵地,文化出版者更应在学习中吸取养分,并在实践中以此为楷模,则其道必不孤,其途更宽广,其局更壮美。(卢仁龙)
名片>>>
中华书局是整理出版中国古籍的专业出版社,也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出版社之一。
中华书局1912年1月在上海创立,创办人为陆费逵。在传统学术和古籍整理方面,中华书局拥有雄厚的人才资源,已故著名专家学者如陈乃干、徐调孚、宋云彬、杨伯峻、马宗霍、金灿然、赵守俨等,在中华书局的发展过程中起过巨大的作用。现有工作人员中,高级职称占27%,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20人,绝大多数是学有专长的专家。中华书局以她一流的作者、一流的编辑出版人才和高质量的出版物享誉海内外,是最能代表中国古籍、学术著作出版水准的出版社。(扬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