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制好的龙井茶极易受潮变质,必须及时用纸包成0.5公斤一包,放入底层铺有块状石灰(未吸潮风化的石灰)的缸中加盖密封收藏。贮藏得法,约经半个月到一个月后,龙井茶的香气更加清香馥郁,滋味更加鲜醇爽口。保持干燥的龙井茶贮藏一年后仍能保持绿色、香高。
茶美诗佳
大文豪苏东坡的《白云茶》赞道“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元代茶人虞伯生《游龙井》云“徘徊龙井上,云气起晴画。澄公爱客至,取水挹幽窦。坐我檐莆中,余香不闻嗅,但见飘中清,翠影落碧岫。烹煮黄金芽,不取谷雨后。同来二、三子,三咽不忍漱。”
明代诗人高应冕着有《龙井试茶》:“天风吹醉客,乘兴过山家,云泛龙沙水,春分石上花。茶新香更细,鼎小煮尤佳,若不烹松火,疑餐一片霞。”清代诗人龚翔麟有《虎跑泉》道:“旋买龙井茶,来试虎跑泉。松下竹风炉,活火手自煎。老谦三味法,可惜无人传。”
乾隆皇帝也写有《坐龙井上烹茶偶成》:“龙井新茶龙井泉,一家风味称烹煎。寸芽出自烂石上,时节焙成谷雨前。何必凤团夸御茗,聊因雀舌润心莲。呼之欲出辩才在,笑我依然文字禅。”
“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龙井既是地名,又是泉名和茶名。清明节前采制的龙井茶简称明前龙井,美称女儿红,“院外风荷西子笑,明前龙井女儿红。”这些赞美龙井的句子如诗如画,堪称西湖龙井茶的绝妙写真。集名山、名寺、名湖、名泉和名茶于一体,泡一杯龙井茶,喝世间好滋味。
茶有乾坤
前门大街上的老字号庆林春,花市大街的启元茶庄都把西湖龙井看做是自家茶庄的看家茶。经理李志强开玩笑说,就连“文革”中庆林春牌匾被摘掉,改名春香茶庄时我们都不改口,坚持卖春天的香茶。
老北京人有讲究,买茶不爱换字号,老字号搬到哪儿,买茶的追到哪儿。这几天,专门到老字号来买几两明前龙井的茶客不少。笑称一辈子没离开过启元茶庄,从做姑娘起就和茶叶打交道,“闻了三十多年茶叶味道”的王祥芬说,看龙井品质要辨“色绿”、闻“香郁”、品“味醇”、观“形美”。
龙井形要光扁平直,色翠略黄似糙米色,滋味甘鲜醇和,香气幽雅清高,汤色碧绿黄莹,叶底细嫩成朵。西湖龙井茶属于绿茶扁炒青的一种,扁炒青品质特点是形状扁平光滑,因产地和制法不同,分为龙井、旗枪、大方三种。清明前采制的叫“明前茶”,谷雨前采制的叫“雨前茶”。向有“雨前是上品,明前是珍品”的说法。
龙井茶泡饮时,但见芽芽直立,汤色清洌,幽香四溢,尤以一芽一叶、俗称“一旗一枪”者为极品。其余各级龙井茶随着级别的下降,外形色泽由嫩绿—青绿—墨绿,茶身由小到大,茶条由光滑至粗糙,香味由嫩爽转向浓粗,四级茶开始有粗味,叶底由嫩芽转向对夹叶,色泽由嫩黄—青绿—黄褐。
以往,西湖龙井茶分为特级和一级至十级共11个级,其中特级又分为特一、特二和特三,其余每个级再分为5个等。后稍作简化,改为特级和一至八级,又分43个等。最后简化到只设特级(分为特二和特三)和一级至四级。
夏秋龙井茶,色泽暗绿或深绿,茶身较大,体表无茸毛,汤色黄亮,有清香但较粗糙,滋味浓略涩,叶底黄亮,总体品质比同级春茶差得多。
机制龙井茶,现在有全用多功能机炒制的,也有用机器和手工辅助相结合炒制的。机制龙井茶外形大多呈棍棒状的扁形,欠完整,色泽暗绿,在同等条件下总体品质比手工炒制的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