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玉芳虽然比徐自华小了34岁,两人却以姐妹相称,时以诗词唱和,成为莫逆之交。徐自华字蕴淑,为邻县石门人。1906年春南洵乡绅创办洵溪女校,徐自华被聘为校长。适逢秋瑾从日本归国也来洵溪女校执教,两位才女一见如故。其时,徐自华的妹妹徐小淑正在洵溪女校就读,成为秋瑾最得意的女弟子。徐氏姐妹后来经秋瑾介绍加入了同盟会。秋瑾就义后,徐自华悲痛欲绝,写了《哭鉴湖女侠》12首,并发起在西湖凤林寺公祭秋瑾,安葬秋瑾于西泠桥畔。会后,陈去病、褚辅成等人相约秘密成立秋社,徐自华被推为社长,决定每年秋瑾殉难日举行纪念活动。查玉芳得知徐自华的身份后,十分钦佩,常常瞒着家人或去上海或去石门找她,经常参加女侠聚会和诗人雅集,认识了天南海北的许多女侠和女诗人。查玉芳自称“寒梅女侠”,那张效仿秋瑾的相片,就是她在这个时候拍摄的。
1927年秋,查玉芳到杭州与徐自华相会并同登凤凰山,在风雨亭凭吊秋瑾。正逢秋瑾逝世20周年,秋瑾墓几经迁移终于还葬于西湖原葬处。徐自华将上海竞雄女校交给秋瑾之女王灿芝接管,相约查玉芳一同移居杭州西湖秋社,筹备纪念活动。查玉芳本打算随同徐自华大姐在这儿与秋瑾墓朝夕为伴,只因三哥查懋忠的激烈阻挠,她为秋瑾守墓半月后恋恋不舍地离开了。
金庸在她的影响下迷上武侠
旧时女子20岁称为“桃李年华”,正是出嫁的年龄,许多女子在这个年龄早已经生儿育女当母亲了,然而24岁的查玉芳不是。三哥查懋忠与这个小妹最亲,巴不得她多留在家里几年,也就不着急将妹妹嫁出去,由着她做“剩女”了。
这年暑假,查玉芳带侄子查良镛(金庸)去盐官一起看海。一到海边,查良镛就高兴地跑到沙滩捡起了贝壳。他一门心思地捡着,身边的潮水悄无声息地涨起来了,姑妈查玉芳在后面呼唤他,他全然听不到。查玉芳跑过去准备把他抱上高一些的岸边,不知怎么大海一下子变得狂怒起来,“哗”的一声,一个海浪把查良镛卷进了海里!查良镛不会游泳,他在水里挣扎着,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完了,要死了!哪知姑妈一下子跳到快淹没头顶的海水里,把他救了上来!
查良镛12岁时迷上了小说,常常废寝忘食地阅读。查懋忠担心儿子缺乏锻炼身子虚弱,便将儿子托付给妹妹查玉芳管教。查玉芳常与天南海北的女侠和女诗人聚会,一回家便给查良镛讲听来的侠义故事。在姑妈的影响下,查良镛竟然迷上了行侠故事、喜欢看武侠小说了。后来他写武侠小说,小说中出现的众多女侠、武打中有些剑式的名称都是听姑妈讲过的。如《笑傲江湖》中,风清扬给令狐冲说剑,“活学活用只是第一步,要做到出手无招……独孤大侠是绝顶聪明之人,学他的剑法,要旨在一个‘悟’字,决不在死记硬背。等到通晓了这九剑的剑意,则无所施而不可,便是将全部变化尽数忘记,也不相干。临敌之际更是忘记的越干净彻底,越不受原来剑法的拘束”。风清扬的说剑,其实是从当年查玉芳的故事中演化而来的。查良镛听姑妈说过,“剑术之道不可拘泥于现成的一招一式,而要活学活用,活用活变,高手正是领悟到其中的道理才成为高手”。
当查良镛背着行李和书籍去读中学时,姑妈已于前年出嫁了。回忆自己的童年,查良镛认为姑妈是他心灵上最亲近的人。
“姑妈也是你的妈”
查玉芳的夫婿是查懋忠的同学赵正龙,也是石门人。赵正龙长得一表人才,气宇轩昂;查玉芳容貌清丽,妩媚动人。查懋忠和乡亲们都认为他们是天生一对,便有意撮合他们。结婚那年,查玉芳28岁,赵正龙37岁。
结婚不久,赵正龙在国民政府江西行署任职,查玉芳随之前往南昌。后来,蒋介石和宋美龄联手发动的新生活运动在全国蓬勃开展,由宋美龄任指导长的新运妇女指导委员会成立,查玉芳进入这个机构任宣传总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