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1月,日寇侵入海宁,查玉芳的三哥查懋忠带着全家逃难越过钱塘江,在余姚庵东镇落脚时,夫人徐禄因患病不幸离世。此时,查玉芳随丈夫转移至重庆。此时,查良镛正在外求学。
抗战军兴,赵正龙投笔从戎,1943年在与日寇的一次决战中阵亡。查玉芳此后先后在南京、杭州一带教书,过着单身生活。
1946年,抗战胜利后的第一个暑假,查良镛的哥哥查良铿从南京回老家结婚,查玉芳回到娘家,与三哥查懋忠一家团聚。查良镛把他这几年一边流亡一边念书的苦难往事尽情向姑妈吐露:1938年9月初,浙江联中正式开学,他进了初中部,和大多数沦陷区来的学生一样,他失去了经济来源,完全靠战区学生救济金维持生活和学业。联中成立时按规定将救济费分甲乙丙三等,来自沦陷区的都享受甲等救济,一切应缴的费用全免,所有外穿的制服及书籍、伙食费用均由国家供应,每月发几元零用钱,可以买纸张和文具等用品。查良镛在校享受甲等救济待遇,穿的衣服都是训练团留下来的军服,内衣裤、鞋袜等衣物则没有钱买,就算天寒地冻也只是穿两件单衣,买不起袜子,只能赤脚穿草鞋……说起慈母病死自己却不能在她身边尽孝,查良镛的眼泪一滴滴地往下掉。查玉芳含泪轻抚侄儿的头说:“妈妈不在了,姑妈也是你的妈……”
在姑妈的劝说下,查良镛决定去重庆工作,为自己筹集出国留学的钱款。正值战后返都,到重庆和南京的火车票一票难求。从浙江到重庆,行程几千里,他和姑妈一人一辆自行车蹬着去。骑行到南京后踏上一艘客轮,一个半月后才到达重庆。
后来查良镛又到了湘西农场。在湘西农场的两年中,查良镛得到姑妈无微不至的照顾。为躲避内战的烽火,查良镛回到浙江,在《东南日报》工作,姑妈也回到杭州执教。
金庸在《神雕侠侣》中描写的爱情惊天地泣鬼神,与其说是一部武侠小说,不如说是一部爱情小说。有人说,女主人公黄蓉有当时香港长城影视公司当家花旦、金庸的“梦中情人”夏梦的影子,其实,也有他的姑妈查玉芳的影子。
赵正龙为国捐躯后,查玉芳一直单身,守身如玉。在重庆,在杭州,她曾凭着自己的一身拳脚,将企图强暴她的好色之徒打得落荒而逃。
1948年,查良镛考入《大公报》,调往香港,查玉芳也离开了浙江,从此失了音讯,不知她去了台湾还是漂泊海外。几十年间,金庸曾托台湾的亲友和海外的朋友寻找,但遍寻不着。20世纪70年代初,海外传来一个不能确定的音讯——查玉芳晚年有可能在加拿大独居过,60年代初客死他乡。(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