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是内地当代作家王安忆的长篇代表作,曾获得过第五届“茅盾文学奖”。2005年该书经过改编曾被导演关锦鹏拍摄成同名电影。而王安忆本人更被认为是中国文坛“寻根文学”创作类型的代表作家。《长恨歌》一书,作者通过一枝华丽的笔将一个女人四十年的情与爱,一座城市的繁华与变迁写的哀婉动人,跌宕起伏。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无疑是迷人的,十里洋场,霓虹彩裳,歌舞升平。在这样盛大的背景里,像女主角王琦瑶这样颇具姿色却又并不出生于优渥家庭的女孩子有的是机会抛头露面,追寻繁华。一开始作者就用了大量的篇幅,采用了白描的手法将主人公上海小姐王琦瑶的生活背景——上海的弄堂刻画的淋漓尽致。弄堂里的建筑、白鸽、氛围和人们近似絮絮叨叨的日常生活。正是这样的文化深深地影响了走出弄堂走入都市的王琦瑶。
《长恨歌》从始至终以“长恨”为题,像王琦瑶这样一个在时代大背景下孤身一人自食其力却又始终如浮萍一般无依的女子又该如何不恨?全书无一“恨”字,没有撕心裂肺的痛苦,没有呼天抢地的悲怆──不管是因为命运的捉弄或是时代变迁里的沉浮。而全书又无一处不着“恨”字,女主人公经历了四段无疾而终的感情,最终她在感情的沉浮中丧失青春,丧失名誉,丧失金钱最后甚至丧失生命。她的一生一直在一种无情的求而不得中度过,这种恨,比惊天动地的呐喊更让人觉得仿佛胸口挨了一记闷拳,久久透不过气来。
在时间的巨轮面前人竟然是如此的卑微与渺小。
无法选择的出身让王琦瑶这样的弄堂女儿既夹杂着油烟又夹杂着风情。纸醉金迷的大上海无时无刻不在侵蚀着小人物们的保守情结。我们的生活中王琦瑶们无处不在。她们聪明而不智慧,她们漂亮却非风华绝代,她们总是渴望受人瞩目却又总是局促的站在舞台中央,步步为营中却总是带了那么些不合时宜。就像书中所写到王琦瑶去参加“上海小姐”选美比赛中的段落一样,第一名的皇后是“压倒群芳的华贵”,是“毋庸置疑,不可一世的美”;第二名的亚后“却是有藏不住的妖冶”,“是集万种风情于一身,是人间尤物”;而王琦瑶“得的是第三名,俗称三小姐”,“她的艳和风情都是轻描淡写的”。
王琦瑶的一生中,少女时代的美丽和上海小姐的风光都是匆匆流逝,而岁月中积淀下来的旧上海的风情却让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深深吸引着那些有旧上海情结的人们。有着这样出身和经历的王琦瑶从故事的开始就注定是场悲剧。
这部长篇小说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闪光点就是对于女性友谊的描写,也称得上是一种女性意识的觉醒。女主人公王琦瑶与好友吴佩珍、蒋丽莉之间的友谊,是女孩子之间那种由于地位差距、心理差距所产生的难过与欢喜,甜蜜与自卑,私心与骄傲。是什么让女孩和女人们相聚在一起而又是什么将她们分离,在作者犀利却又不动声色的笔下真是再清楚不过。
王琦瑶们被匆匆推上了舞台又被迅速的遗忘,而属于王琦瑶们的故事却永远不会落幕。人生长恨,最是无常。(大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