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常听一些老人说些埋怨话:世上就没有养爷的孙子。此话通常是在这样两种情况下说的:一种是爷爷逗小孙子玩时,故意伸手要孙子手中的食物,小孙子往往会将自己爱吃的东西立马藏向背后,这时爷爷会打趣地说,世上就没有养爷的孙子;二是每当已长大了的孙子不听爷爷话时,爷爷也会生气地说,世上就没有养爷的孙子。小时候听了这话难明真情,后来才弄明白这话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情况。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尽管家教很严,百善孝为先,儿女孝子多的很,但真正能养爷的孙子确实很少。一是那个年代的人寿命普遍不长,故有“人活七十古来稀”之说。当爷爷走时,孙子一般都还未成年,无力养活爷爷。我的爷爷1950年过世时,虽已七十又三,这在当时也算是高寿了,可我那时正在上初中,爷爷没花我一分钱,没吃我买的一口东西就走了,这已成了我终生的遗憾,后来只有在每年清明节上坟时给爷爷奶奶多上些香、多烧些纸罢了。在那个年代,即使少数老人能活到八九十岁,孙子也已成人,但是孙子们大多数都守在农村,经济不活,挣钱不易,想养爷也是有心无力。
现今社会大不一样了,人民生活大为改善,全民普及医保,人的寿命越来越长,“人活七十古来稀”已成为历史,城乡八九十岁的老人都不少。老人到了这个年龄,孙子们一般都已成人,或上班或打工,都能挣钱了,自然就有条件养活爷爷奶奶了。
春节过后,我在街上碰见了一个一直住在农村的小学同学,今年整八十,抽了一辈子旱烟。那天一见面,他却掏出一盒硬中华给我散,见我有些惊奇,他忙说这是在外打工的孙子过年回来给他买的,太贵了,但这是孙子的心意,言语之间,好是高兴。正月去公园锻炼,见到不少老伙伴都穿着很时尚的新衣、很高档的皮鞋,有的说是儿女过年时给买的,也有不少老人说是孙子给买的。一时间大伙像老小孩一样,都在情不自禁地夸奖自己的孙子。一个说他那刚上班不久的孙子过年回来给他1000元,让他想吃啥就买啥;一个说他在国外上学的孙女年三十打回电话,再三叮嘱他一定要保重身体,明年毕了业第一个月挣的钱就寄给他花;一个说就连他上小学一年级的孙子都懂得孝敬爷爷,吃小食品时常常会先给爷爷嘴里喂,“强迫”他非吃不可……
如今,能养爷爷的孙子越来越多,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也是父母言传身教的结果,更是学校教育的成功。(商洛之窗 作者:齐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