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菲芳四月天,惠风和畅,杨花落尽,子规啼鸣。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游览了磨峪河,让我深切地感受到:秦岭最美是商洛,商洛最美磨峪河。
由灵口镇向北行二十公里,便是革命老区上寺店沟口村,沿着村口的小河向东行,有一山间小路,林木茂盛,遮天蔽日,人迹稀少。远望,林木葱郁,青翠欲滴,面前的一座山立刻就映入眼帘,好像在迎接我们的到来。你看,苍翠的青松,越发的清幽,随着一阵清风拂面,每一棵松树都摇摆着手臂,热情的为我们接风洗尘,让我第一次领教了什么是迎客松。近看,溪流宛转,奇石林立,独特的自然景观,优美的生态环境,构成了一幅风光旖旎的秀丽画卷。
眼前迷人的景色,令我神往不已。不知不觉中,已经走了两公里多。顿时,眼前一亮,小河边芳草萋萋,百花争艳,野花的香味扑鼻而来,馨香甜美,沁人心脾,令人陶醉。看到眼前如此美好的景色,真是不虚此行。听说,这里的河水也叫磨峪河。河水两边,悬崖绝壁,枯藤丛生,四壁怪石嶙峋,危崖耸天,站在谷底仰望,只能感叹大自然的造化钟灵毓秀。沿着河边的羊肠小道,继续前行,千曲百折,似路非路,处处蜿蜒曲行。即使这样,也能让我们领略到“曲径通幽处”的奥秘所在。一路走来,石壁造型各异,奇形怪状,似窟似洞,实难分辨,令人叹为观止。
磨峪河有一座孤山,好像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似的,拦去了我们的去路。可是走近一看,远远的曲折小径通向了山的那一边。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经过了孤山,眼界真的开阔了。远山近壑壮观灵秀,满目空旷,开阔无比,奇峰异石,佳景天成。迎面而来的石林,更是令人流连忘返。一排排,一片片,如战队,如列兵,极有气势,给磨峪河的风光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这时,潺潺的流水声,从谷底石上缓缓流过,经过平缓处,平平如镜,经过凹凸处,一石激起千层浪,咚咚流入潭中,喷珠溅玉。天上太阳的倒影浮在水面,显得格外清澈见底。潭里的小鱼小虾小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互相嬉戏。枝头上的蝴蝶翩翩起舞,几只喜鹊飞来飞去,好鸟相鸣,真有一种“人来鸟不惊”的和谐之美。
磨峪河和丁塬村的交界处,有一条瀑布,真乃一大奇观。远远望去,瀑布如玉带飞流直下,虽没有三千尺那么高,却也有一种“疑是银河落九天”之神奇,正如朱自清在《绿》中所写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这时,在感叹到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同时,也想到了唐朝诗人张九龄的诗句:“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看到了这条瀑布,思绪万千,好像在和古人对话。临近瀑布,沐浴在清凉的水珠中,透过那灿烂的阳光,晶莹剔透,让人神清气爽,如临人间仙境一般,陶醉不已。
磨峪河最终经过丁塬村,流入庙湾村的洛河,出口处叫“禹门河”。据《易经·系辞上》记载,大禹治洪水“到洛自熊耳”,禹门河上有一山如大门挡住了河流,使得洪水泛滥成灾,大禹劈开山门,使得河水流入洛河,当地老百姓为感谢大禹,故将该河命名为禹门河。
磨峪河不仅景色宜人,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行走在浑然天成磨峪河,生活中的浮躁和不快顿时消释,在磨峪河中得到了洗涤,心灵得到了完全的净化,在无忧无虑的河流中沉醉。
这就是深藏在大山深处的世外桃源——磨峪河。(商洛日报 作者:肖 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