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延安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没想到在花甲之年得以变为现实。
驶入陕北地界,放眼望去,满山碧绿,遍地青翠,山上飞播的柏树、松树,人工种植的杨树、刺槐树,满身是刺的酸枣树,显然都是退耕还林的丰硕成果。高速路两边尽是一片片丰收在望的玉米,高梁,大豆,谷子和一眼望不到尽头的苹果树。天黑前到达王家坪,住进民俗旅馆,却很难入睡,心里充满着对古城延安的期待。
次日最先游览的是“八路军军部纪念馆”,又依次参观了中共中央军委大礼堂,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旧居,警卫班旧居、防空洞、毛泽东与毛岸英谈话地方的石桌石凳等。当年的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在此渡过了13个春秋,领导、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在此期间,毛泽东发表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等重要文章。朱德为“七大”起草了《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以及著名的散文《母亲的回忆》。
清凉山的“中央印刷社旧址”、“新华通讯社旧址”、“新华广播电台旧址”均设在石窟或石洞内,向世人昭示着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就是从这样简陋的地方起步腾飞的。山上还有158块石碑静静地站在那里,书法石刻记录着延安的辉煌岁月,述说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
站在宝塔山上鸟瞰整个延安城,摘星楼,烽火台,大鼓;宝塔旁有一口大铁钟,为明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铸造。钟高150厘米,直径106厘米。当年中共中央在延安时,曾用它报时、报警。宝塔山原名嘉岭山(碑文介绍),在山根石崖上刻有“嘉岭山”三字,系范仲淹于公元1044年秋月书,时范为延州知州。山上的摘星楼原名望寇台,也是当年范仲淹领导延安时,为观察敌情,指挥作战用的。因为修在山峰的最高处,到了夜晚,星辰逼临,犹如伸手可摘,故此称其为摘星楼。
由郭沫若先生题写馆名的“延安革命纪念馆”坐落在延河东岸,广场中央巍然耸立的毛泽东铜像,浩气凌霄,令人萧然起敬。馆内展出的30000余件图片、模型、场景、油画、实物、雕塑等,一一叙说着当年老一代革命家坚强的革命意志,艰苦奋斗英勇杀敌的无畏气概,激励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建设祖国的革命斗志。
陕北的小江南南泥湾距延安城45公里。眼前的南泥湾,一派初秋景象,一块块绿色地毯似的稻田铺在天地间,而在某两个山峁之间,你会突然看见一面极大的明镜——是鱼虾成群的水坝。那一片片稻田与一池池碧水,蝶飞蜂舞燕衔泥的美好风景,构成了如今南泥湾最富诗意的画卷和最具江南韵味的景致。
如今的南泥湾不但成了鱼米之乡,还有诺大的森林资源,山川秀绿,各种树木花草药材以及野果、野花数不胜数。如今的南泥湾人正在讲着革命先辈的故事,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把雪白的大米、红红的高梁、粉黄的小米、金黄的玉米收进谷仓,把生活的甜蜜和幸福收进心底。
黄河壶口瀑布是最负盛名的黄河自然景观。黄河巨流波澜壮阔,奔流到壶口一带,被两岸的高山挟持截拦,愤怒地冲进狭窄的石谷。数百米宽的河道骤然收束为几十米宽,河水奔腾怒吼,山鸣谷应,形如巨壶沸腾,最后跌入深槽。站在岸边平视壶口瀑布,可见巨流破空而下,洪波怒啸,激湍翻腾,声如雷鸣,巨大的波浪激起一团团水雾飞空而起,好似沙尘愤然飞扬,景象极为壮观。奔腾巨响的波涛声,令人不由想起《黄河大合唱》那高昂奋进的旋律,那旋律曾鼓舞无数志士冲向抗日救亡前线,激发了无数爱国志士的热血斗志。
游圣地延安,登塔望胜景,聆听延河水流淌,缅怀先烈伟绩。延安这座庄严雄伟的千年古城,既神秘又可亲,既古老又年轻。延安的美,似乎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形容。相信美丽的延安将会更加辉煌,更加光芒四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