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书虫侃书

《读史的智慧》:一把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

2010-06-03 10:41:53

来源:大众书评网

  在今天的社会里,西方传入的“现代学术体系”划分出了历史这一学科,于是就有了历史学家这么一类人。可历史学家究竟是些什么人?在做些什么事?一般人往往不太了解。可能在很多人眼里,历史是枯燥乏味的,历史学家也不过是一群埋首故纸堆的“穷酸文人”。这反映了书斋中的历史学家与社会的一丝隔膜。最近姚大力的新着《读史的智慧》一书则正似面对此种局面并可以解决这种困境,因为它是一本走出书斋的历史学著作。

  说它走出书斋,首先是作者预设的读者有了变化。本书所直接面对的读者不仅仅是专业的研究者,而包括更加广泛的普通大众。这某种程度出于作者对于自身处境的反思。作为一名历史学家,或者人文研究的从业者,他该如何为自身定位?他的社会责任该以何种方式体现?很多时候,我们的专业研究者将自己封闭在学术的象牙塔里,搞着所谓“纯学术”(这里指某些人自以为是的“纯学术”)。同时又往往抱着“精英阶层”的傲慢,斥责非专业人士在某些方面知识的缺失。在这里,我并非否定学术上的钻研,毕竟在专业领域追求历史“是什么”,探索它“为什么”,这是历史学研究的第一要务。但是,历史学家又岂能“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近些年来的所谓“国学热”除去背后意识形态的推动和金钱名声利益的驱使,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下中国人对于人文方面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向大众介绍、传播人文知识与精神,专业研究者责无旁贷。但实际上,如作者所指出的,“绝大多数以研究历史为专业的人,一面慨叹几乎要被‘戏说’气死,一面却依然故我地只顾埋头炮制远远离开大多数非专业读者的兴趣及其阅读能力的‘论文专着’。”所以说,当前的一些不良风气及其造成的普通大众对部分历史的错误认识,包括历史学家在内的专业人士也担负着一定的责任。那么,历史学家应该积极地向大众传播正确的历史知识,引导大众自己探索历史之“谜”。在这本书里,作者在这方面做了很大努力。与哗众取宠者、追名逐利者不同,作者没有“戏说”,没有为了博人眼球而故作大言,更没有天上地下的乱吹一通,而是力图在用平实而生动的语言讲述历史的同时,也告诉读者自己在历史研究中的乐趣与喜悦,进而引导读者“从耳食之人变成原始文本的阅读者”。这个时候,历史学家只是一个引路人。对于有些历史记载模糊不清的地方,作者并不随意附会,并告诫读者也“不要强作解人,方凿圆枘,而宁可持一种开放性的存疑态度”,每个人可以凭自己的认识做一种合乎历史的想象与推测。实际上,作者并没有反对在历史之外做些想象,反倒强调创造性的想象力对历史研究必不可少,问题关键在于这种想象要经得起历史材料的检验,也就是不能与我们已知的历史事实相冲突。否则它就不是想象,而是“戏说”了。

  除了要贴近普通大众外,历史学家在进行学术研究时要坚持人文属性也同样重要。历史当然是过去已经发生的不容改变不容涂抹的真实,但并不妨碍在研究时渗入研究者个人的情感寄托与现实关怀。饱含人文关怀的历史学研究不是简单地为了某种目的将历史与现实相比附,而要“具有一种更开阔、更深刻的整体性关怀和对人类精神价值的敏锐洞察力,把他正在讨论的问题放置到人类普遍经验的认知框架中去定位和讲述”。历史学家对于他所生存所面对的这个世界,要有亲切的认识和清醒的观察。比如作者在评述约翰·密尔的《论自由》,在讨论中国的国家认同问题,在解说徐复观先生的国际政治评论,在纪念“老三届”上山下乡40周年等等之时,无不包含着对我们当前所面临或可能面临的问题的关注与思考,所以读起来会引起很多人的共鸣,更会促进我们对相关问题的反思。或许可以说,人文关怀是历史研究的不可或缺的高贵的灵魂,也是历史学家生存于世的重要社会责任之一;而整体上缺乏人文关怀的历史研究或许仅仅是干瘪的资料与理论堆砌,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姚大力的这本书显然不在此列。

  • 相关阅读
  • 瓮安事件再揭秘

      震惊中外的贵州瓮安“6·28”事件因一本新书再度被聚焦。新华社贵州分社原社长、高级记者刘子富在对瓮安事件深度调研的基础上,写成《新群体事件观——贵州瓮安“6·28&rd...

    时间:06-03
  • 耶,没有小燕子也不错!

      《乾隆爷那些事儿》让我感觉到成熟沉甸甸  我们“九〇后”注定是文化杂食一代,古装影视、盗墓闲书、网络游戏,还有一直在记忆中晃来晃去的小燕子和紫薇。小燕子那大大眼睛,代表了灵性,也代表了空茫。  矛...

    时间:06-03
  • 在燃烧爱情中寻找

      作者写爱情,是把爱情作为这个喧嚣的时代的一股清泉来守护的,爱情所以是一种理想,首先是因为它已从生理行为脱颖而出,开始勾画着精神图景了。事实上,人类的一切精神向往,无不始于一个“爱”字,而...

    时间:06-03
  • 读书诚可贵,读好价更高

      一本“口袋书”成为山城重庆的新风尚。这套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亲自策划的《读点经典》,于2008年12月出版发行。到目前为止已发行了20万册,重庆市近6000名市管干部和2万余名各级...

    时间:06-03
  • 三位一体的爱情配方

      生活中,我们经常说爱情甜如蜜,但是这个蜜到底是怎么酿成的?不清楚。往往就是这样,蜜蜂酿了蜜,却不知道蜜是怎么样酿成的。如果你不知道的话,很多时候缺少一些要素,你就会发现,这个蜜要么不粘,要么不甜,...

    时间:06-03
  • 夫妻相与婚姻寿命

      你有注意到吗?有些夫妻之间,会有一种十分有趣的现象,神情相貌非常相像,这就是所谓的“夫妻相”。  有些是结婚前就相像,一见面就有“眼缘”,但更多的是年轻时相貌各异,结婚后越来越...

    时间:06-03
  • 妙语连珠“话”危为机

      2008年的一场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我国企业也无一例外地受到了影响和冲击。但是,在杨思卓教授的《非常时期非常领导》一书的前言中却写着这样一段话:  “危机不是人类公敌,危机是一种能...

    时间:06-03
  • 大学生“村官”为啥值得叫好

      大学生“村官”,一个新事物,一个热门话题,它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  一副稚嫩的肩膀能够承受如此重量的压力吗?  《大学生“村官”》(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做出了令人信服的回答,它...

    时间:06-03
  • 《无畏的希望》:奥巴马也山寨!

      我们都知道,在《无畏的希望》中,奥巴马提出了他的政治观,也就是他的竞选口号——“改变”的目标。该书不仅深刻地展现了奥巴马在十年政治生涯之中所面临的种种困境与超越,并对美国的政党...

    时间:06-03
  • 四十不坏,教授作怪

      四十岁的我收到朋友的赠书《四十不坏》,朋友认为我的文风与其相似,读完后,说不定也有写作《四十**》的冲动。  不好意思,我并不知道本书作者孔庆东的大名,不知道他在2005时年四十被评选为“北大十佳教...

    时间:06-0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